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表面積優秀教案(精選3篇)
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表面積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圓柱各部分名稱,建立圓柱體空間概念;
2.掌握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具體應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推導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圓柱體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幾何圖形。現在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圖形?
生:長方形。
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師:面積如何求?
生:長方形面積=長×寬。(師板書)
師又拿出正方形,問相同的問題,然后把這個正方形貼在長方形旁邊。再拿出圓形。
師:圓的面積和周長公式是什么?給什么條件能求出圓的面積和周長?
然后把圓形貼在長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練習題進行圓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強調計量單位。
師又拿出長方體、正方體。當拿出圓柱體時,同學們都能回答是圓柱體。接著讓他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圓柱形物體。再讓他們拿出自己事先準備的圓柱體(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問題時,先不要進行討論。)這時老師也拿出一些實物:手電筒里的反光罩、罐頭盒、小鼓、印章、煙囪的半個拐脖,問這些實物叫不叫圓柱體?為什么不叫圓柱體?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形體——圓柱體。(板書課題——圓柱)
(二)學習新課
1.圓柱體的認識。
師:現在找一個同學到前面摸一摸圓柱體有哪幾個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兩個面和周圍一個面。
師: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形狀?它們的面積大小怎樣?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面積相等。
師:我們把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板書:底面)
師:周圍的這個面是個曲面。我們把周圍的這個面叫做側面。(板書:側面)
師:我們把一個圓在平面上滾動一周,痕跡是一條線段。如果把這個圓柱在平面上滾動一周,它的側面留下的痕跡將是一個什么形狀?同學們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滾一下,能體會出是一個什么形狀?
生:是一個長方形。
師演示:將圓柱體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與黑板貼的長方形一樣大。)
師接著拿出兩個高矮不一樣的圓柱體。
師問: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決定的?
生:由高決定的。
師:什么是圓柱的高呢?(板書:高。寫在長方形寬處。)看看書上是怎么講的。(看書第50頁,找同學回答。)老師在圓柱側面上畫一條垂直于底面的線段,這條線段就是這個圓柱的高。
師出示投影,讓學生指出高。
師: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生:無數條。
師:高都相等嗎?
生:都相等。
師:現在我們來回答剛才舉的一些物體不是圓柱體的原因。(先讓同學們說自己手中的,最好讓本人說,然后再說老師手中的實物。)
師:我們講的圓柱體都是直圓柱。
2.圓柱的側面積。
(1)推導公式。
師:圓柱側面圖是一個長方形。下面同學們四人一組對照手中的圓柱體學具進行討論。
討論題目是:
a: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有哪些關系?
b:你能推導出圓柱體側面積計算方法嗎?
然后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生: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長方形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從而得出;圓柱體側面積=底面周長×高。用字母公式表示為:S側=Ch。
老師板書公式。
(2)利用公式計算。
例1 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老師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學們進行練習。投影練習題:
①一圓柱底面半徑是5厘米,高5厘米,求側面積。
②一圓柱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直徑的2倍,求它的側面積。
③一圓柱底面周長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側面積。
師:你能知道第③題圓柱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圖形嗎?
3.圓柱的表面積。
師在課題“圓柱”后面接著寫“的表面積”。
(1)推導公式。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如果求這個圓柱的表面積,你會求嗎?(老師同時演示圓柱體平面展開圖,讓同學們進行討論。)
生匯報討論結果,老師板書公式:
S表=S側+2S圓
(2)利用公式計算。
(投影出示)
例2 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見下圖)。(單位:厘米)
同學說思路,老師板書,注意每一步結果寫計量單位。
解 ①側面積:2×3.14×5×15=471(平方厘米)
②底面積:3.14×52=78.5(平方厘米)
③表面積: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628平方厘米。
例3 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同學說思路,列式。老師把正確的解答用投影打出來。
(1)水桶的側面積
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積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3)需要鐵皮
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1900平方厘米。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指名回答)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這節課誰學習得最好?
(三)鞏固反饋
(1)看書第54頁第1題。
(2)投影,指出下面圓柱體的高是幾?
(3)有一節直徑10厘米的煙囪,長3米。這節煙囪用鐵皮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4)一種軋道機,后輪直徑1.32米,長1.27米。如果后輪每分鐘轉動6周,每分鐘可軋路面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5)做一對無蓋水桶,要求底面半徑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6)一種圓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長50.24厘米,高20厘米。每個桶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四人討論后口頭回答。)
學生做,老師巡視,找幾個同學把題寫在玻璃片上,然后全體訂正。
思考題:
(1)你要做一個圓柱體,先確定什么條件?你是怎樣做的?
(2)我們在學習圓面積時,用兩個完全一樣的圓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公式,你能用這種方法推導出求圓柱體的表面積的另外一種計算方法嗎?并用此方法做第(6)題,比較哪種方法簡便?
提示: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使學生認識圓柱體底面、側面和高。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和教具,以及插圖和自己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并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看一看,使學生能準確地掌握圓柱體的特征。
第二層次,推導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公式和表面積計算方法。
首先讓學生討論圓柱側面展開的這個長方形與圓柱之間的關系。老師用圓柱體在黑板上貼有長方形處滾動一周,使學生了解到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這個圓柱的高,從而用已學過的長方形面積公式很自然地推導出求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兩個圓面積,引導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從而總結出求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立體轉平面、形變量不變的辯證關系,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分析能力。
第三層次是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設計的一些聯系實際的應用題。安排有:只有側面的圓柱形;只有一個底面的圓柱形;兩個底面都有的圓柱形。同時計量單位有所不同。這樣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提高學生靈活應用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表面積優秀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讓學生認識取近似值的進一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一個圓柱體模型,表面的彩紙可揭開。
2、準備一個自己上節課做的圓柱體。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答下列問題,只列式不計算。
2、導入新課.
1、復習圓柱體的特征。
1、求下列圓柱體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是18.84米、高是10米;
(2)底面直徑是2厘米、高是1厘米;
(3)底面半徑是0.5米、高是1.5米。
2、教師出示圓柱體模型,如果我們在圓體表面貼上彩紙,邊說邊演示,怎樣才能知道需要多少彩紙?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
1、學生回答
2、學生討論,然后匯報。
二、教學新課
1、 學習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學例2
3、練習
做出第6頁第1題
3、教學例3
4、學習“進一法”
1、學生拿出自己上節課做的圓柱體。
2、思考:圓柱體的表面積包括哪幾部分?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依次把貼在圓柱體上的彩紙揭開,同時貼在黑板上。
4、請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
圓柱體的表面積=側面積+側面積×2
5、教師出示例2,提名板演,其余學生練習。
6、指名兩個板演,其余學生練習。
7、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圓柱體是不是都包括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
8、例3:一個沒有蓋的圓柱鐵皮水桶,高是48厘米、底面直徑是30厘米,做這個水桶至少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數)
著重讓學生弄清“無蓋”的含義,是求水桶的哪幾個面的面積?
9、教師著重說明為什么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也都要向前一位進1。
1、學生細心觀察自己做的圓柱體,然后討論。
2、學生交流匯報。
學生分組討論,討論后回答:
①只有一個底面和一個側面的;
②兩個底都沒有,只有一個側面。
5、生討論,然后獨立完成。
6、學生討論。
7、學生閱讀書第5~6頁有關內容。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第6頁做一做第2題。
2、口答(只列式不計算)
3、學生獨立完成。
4、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體,長1.5米、底面周長3.14米,如果每分鐘車輪滾20周,每分鐘壓過的路面是多少平方米?
5、學生練習
6、學生反饋
四、課內總結
五、課內作業
1、課內作業:
書第7頁5~7題
2、回家作業:
書第7頁第4題,第8題
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表面積優秀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結合教學用具和學生已有認知,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并根據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想象、操作等活動,知道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同時,熟記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根據具體情境,借助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大家來看,這個圓柱形狀的物體。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個茶葉盒)請同學們想一想,要“制作這樣一個茶葉盒需要多少材料”,實際上是在求圓柱的什么?(邊演示邊講解)
(二)生成原理
(1)介紹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
師生活動:要求“制作茶葉盒所需的材料”實際上是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邊演示邊說),我們把圓柱側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側面積,把圓柱底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底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表面積。
(2)創疑激趣
師:我們知道,圓柱的底面是圓,我們已經掌握了圓的面積,可是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我們又該怎么求它的面積呢?
(3)小組合作交流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能不能把圓柱的側面轉化成所學過的圖形來求側面積?(小組合作探究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和圓柱的特征研究)ppt展示
小組匯報:圓柱的側面積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因此圓柱的側面積也就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乘以高。
(4)學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師:我們已經會求圓柱的側面積,那圓柱的表面積呢?(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求表面積的算式,并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師生活動:用字母表示側面積和底面積的話,該如何表示圓柱的表面積。
(三)深化原理
圓柱的表面積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面積之和。如果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它的表面積則是側面積和一個底面積之和。如水桶。
(四)應用原理
如果給圓柱形筆筒側面裹一層彩紙,筆筒底面半徑是5cm,高是10cm。那么想想得準備多少彩紙?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收獲了哪些知識?能不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制作一個常用的學習用品?能否設計一個筆筒?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生:測量、確定筆筒的大小
師:如何確定?
生:確定底面半徑,還有筆筒的高
師:課后利用所學知識給自己設計一個筆筒,并做一下“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