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里的教學內(nèi)容(精選5篇)
教案里的教學內(nèi)容 篇1
設計意圖:
戶外活動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因為這個時候,大家可以到寬敞的操場上做游戲。小朋友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到操場上,與可愛的飛盤做游戲。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竟爭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2、用自制飛盤在練習拋的基礎上學習擲的基本動作。
3、能用手腳協(xié)調(diào)地拋物,發(fā)展動作協(xié)調(diào)性。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自制飛盤(用VCD光盤,一次性塑料盤子)
2、兩根繩,一根繩上掛一排呼啦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活動操:快樂飛盤手
2、復習拋的基本動作:“怎樣將飛盤從呼啦圈里平平地飛過呢?
幼兒與教師一同練習拋的動作。
二、基本部分
1、提出問題,設置情景
老師:“想想除了剛才的拋以外,還能用什么方法將飛盤平平地從繩子上面飛過去呢?
2、自由探索,初步體驗
(1)幼兒自由探索
(2)教師觀察幼兒動作探索情況,重點尋找那些接近擲的動作。
3、點撥重點,相互交流
(1)請個別幼兒來做自己想好的動作(拋、投、擲)
(2)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哪種方法能將飛盤平平地飛起來(擲)
(3)教師講解動作要領(lǐng)
揮臂動作:右手拿飛盤,從旁向前揮。
站步:分腿,側(cè)身站立,當手臂向前揮時,后腿的腳跟離地。
擲的動作:將飛盤向自己的前方擲出,手臂隨身體走,腰部發(fā)力。
(4)幼兒與教師一同練習。
4、主動練習,體驗成功。
游戲:“神投手”
玩法:將幼兒分為紅藍兩隊,先將飛盤拋過的第一根繩上的呼啦圈,再將飛盤從第二根繩的上面擲出,最后跑回來拍第二位小朋友的手。游戲繼續(xù)進行,最快的為勝方。
三、結(jié)束部分
整理活動,放松手臂。拿好飛盤離開活動場地。
在活動中讓幼兒自主自由玩飛盤,探索飛盤的玩法的多樣性,然后進行交流,分享好的有趣的玩法,然后教師對幼兒的玩法進行梳理,并且提供場地讓幼兒進一步探索玩法,最后以特種兵打靶的游戲情境將幼兒分成紅藍兩隊進行投擲的比賽。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幼兒的自主性,在目標設置上主要發(fā)展幼兒的投擲能力,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飛盤又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體育器材,才玩得過程中,我以游戲的情境特種兵練打靶,更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
教案里的教學內(nèi)容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體驗捕捉到魚的快樂。
2、練習快跑、快躲閃,提高幼兒動作敏捷性。
3、又互相協(xié)作的意識。
4、體驗人多力量,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活動準備:
幼兒手拉手圍成"池塘"(圓圈)、漁網(wǎng)一張(用尼龍紗巾代替)
活動過程:
1、做活動前熱身準備。
2、觀察"池塘",說一說,你們有沒有見過捕魚的場景沒?你們是怎么樣捕魚的?你們想怎么玩游戲?
3、了解游戲規(guī)則,玩游戲?
讓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圓圈做"池塘",兩名幼兒各拿紗巾一端,做"漁夫",其他幼兒充當"魚"在池塘內(nèi)四散站立。
游戲開始,魚在池塘內(nèi)四處游動,當老師發(fā)出"捕魚哦"的信號時,"漁夫"立即向池塘跑,用網(wǎng)去"捕魚"。"漁網(wǎng)"碰到"魚兒"就算被捕住,就要離開池塘到岸上去,被捕到的"魚兒"替換圍成圓圈做"池塘"的幼兒。可根據(jù)時間替換"漁夫",調(diào)換角色,讓每一名幼兒都能進入到"池塘"里來。
游戲規(guī)則:
(1)"漁網(wǎng)"碰到"魚兒"身體任何部位"魚兒"就算被捕住。"漁夫"要行動一致、配合得好,要用漁網(wǎng)捕魚,不能用手抓。
(2)扮演"魚"的小朋友要在池塘里面躲閃,不能跑出圈外,若跑出圈外就算被捕到。
4、游戲復進行。教師注意讓幼兒輪換做"漁夫"、"小魚兒"鼓勵幼兒遵守規(guī)則
5、放松小結(jié),結(jié)束游戲。
活動反思
本節(jié)體育游戲分準備活動、開展游戲、放松運動三個階段進行。教師營造出充滿趣味的“漁夫拉網(wǎng)捕魚”游戲氛圍,引導幼兒由探索“基本動作要領(lǐng)”“合作動作要領(lǐng)”逐步過渡到“合作開展游戲”。教師較好地控制了運動、游戲和教育指導三方面要素的比例和節(jié)奏,使幼兒既得到了鍛煉,又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和探索合作方法成功后的滿足。活動環(huán)節(jié)清晰、目標性強,層層遞進,較好地體現(xiàn)了螺旋上升逐步提高難度的原則。
教案里的教學內(nèi)容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廢舊光碟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自己動腦、動手的習慣;
2、能大膽嘗試光碟的玩法,或用輔助材料把光碟制作得更漂亮,更好玩;
3、讓孩子學會小組合作,培養(yǎng)交往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1、發(fā)現(xiàn)光碟的多種玩法,或用輔助材料將光碟進行美化。
2、能小組合作創(chuàng)新。
活動準備
每組廢舊光碟5片,皺紋紙若干,彩色絲帶一圈,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光碟,引發(fā)興趣
師:這些碟子又卡了,扔了又怪可惜的,老師就把它們當成玩具送給你們, 你們想怎樣玩?
二、自由探索
1、請舉手的膽大的同學上來玩一玩,師指導,引發(fā)幼兒思考光碟的各種玩法,激發(fā)興趣。
對上來的孩子,師積極鼓勵:你的玩法不錯!你的玩法真多!
2、自由探索
師:碟子的玩法確實很多,現(xiàn)在大家就自己動手玩一玩,看誰的玩法最多!
老師進行巡回觀察、指導,對困難的孩子進行適當?shù)奶崾尽?/p>
三、小組合作
1、合作嘗試
師:小朋友們剛才玩得都很起勁,有沒有幾個人一起玩的?
讓合作的小朋友上來演示,讓個人玩的小朋友產(chǎn)生合作的欲望。
師:你想和朋友一起玩嗎?
2、小組合作
師:請組長帶領(lǐng)你那一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玩法?
讓每一組的孩子大膽創(chuàng)新,老師提示孩子能讓碟子變一變嗎?
3、演示交流
請大家觀摩個別小組的合作過程,請孩子自己說一說他們這樣玩,這樣變得想法。
教師對孩子要予以肯定,鼓勵幼兒勇于思考、創(chuàng)新,并動手實踐。
四、活動延伸
師:今天大家玩得真不錯,很多小組還把碟子變了身,我們都認不出了,那這些經(jīng)過大家變身的碟子還可以干什么呢?請大家下去想一想,商量一下吧!
教學反思
上這堂課的時候,孩子們玩得很帶勁,特別是個人探索玩的時候,很多膽大的孩子跑了很遠,我好半天才拉回來,所以覺得課堂秩序有點亂,以后我會把那幾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監(jiān)視”起來,巡回時鼓勵他們多想幾種玩法,這樣就沒有時間去拼命玩了。
“碟子變身”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表現(xiàn)不錯,可有幾個小組想好了沒有做好,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很欠缺,在以后的活動中,我要更加注重這方面的鍛煉。
教案里的教學內(nèi)容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形式的,探索大自然中的聲音,開始對聽賞活動表現(xiàn)出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和興趣(人文主題)
2、初步感知音樂要素(長短、高低、音樂、強弱)和它們的表現(xiàn)作用(知識技能主題)
教學準備:
錄音磁帶、畫紙、畫筆、課件、樂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都聽到過哪些聲音,并用自己的嗓音模仿出來
二、教學內(nèi)容
1、紙模仿大風吹小風吹的聲音
2、自制的紙袋模仿大雨小雨的聲音
三、聽辨大自然中的雷電、風、雨、小鴨子、小青蛙、小蟲子的聲音,請學生聽辨模仿,比較不同的聲響,說出自己的感受,用樂器模仿。
四、多媒體課件展示
第一幕:這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太陽烤著大地,格外悶熱,小鴨子出來了,它們要到池塘里游泳,小青蛙、小蟲子也在不聽的叫喚著。
第二幕:忽然見天陰沉沉的,風越刮越大,雷電轟轟做響,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小動物們嚇得趕緊躲起來了
第三幕:夏天的雨來得快去的也快,雨停了,“滴答滴答”雨后的大自然特別美麗,小鴨子高興得唱起了歌,小蟲子小青蛙也加入了這場音樂會。
讓學生用各種樂器來表演該童話劇。
五、欣賞《胡桃夾子》、《天鵝湖》,讓學生將自己想象的畫面用線條、色彩、文字、圖畫表達出來。
教學說明:這是一節(jié)根據(jù)新課程理念來設計并操作的藝術(shù)綜合實踐課,課中讓學生將美術(shù)融入到音樂中,讓學生掌握了音樂的基本元素。
教案里的教學內(nèi)容 篇5
活動目標:
1、利用紙袋通過剪、畫等技能表現(xiàn)各種動物的形象。
2、在活動中,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及培養(yǎng)幼兒對手工制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自制信封、剪刀、蠟筆人手一份。
2、教師制作紙袋玩偶范例三四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知道是誰嗎?(不知道)好,現(xiàn)在有請小客人出來和小朋友見面,老師以小動物的口吻說:“小朋友你們好!你們認識我是誰嗎?(熊貓)對,我是熊貓樂樂,今天,我還請來了我的好朋友一起來和小朋友玩,你們想知道都有誰嗎?(想)好,請我的好朋友一個個出來,你們認識我嗎?對,我是兔子乖乖、我是小豬嘟嘟、我是花貓咪咪。老師把小動物展示在黑板上。
二、基本部分
1、剛才小朋友認識了這些小動物,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提個問題:“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嗎?(用紙粘和筆畫的)再進一步啟發(fā)幼兒說一說是用什么樣的紙制作的,老師拿出一個紙袋進行提示(像信封一樣的口袋做的)對,是紙袋制作的。
2、那小朋友看看是怎樣制作的呢?注意提示幼兒觀察,紙袋小動物的外型特征,怎樣區(qū)分小動物的頭和身體呢?(把紙袋用剪刀剪個洞)再
進一步啟發(fā)幼兒觀察在什么地方剪呢?(啟發(fā)幼兒回答出在紙袋的中間部分)并讓幼兒說出應該怎樣找出中心。(對邊折)
3、提示幼兒在剪洞的時候,兩邊要剪得怎么樣才好看,啟發(fā)幼兒說出要剪得一樣,這樣才對稱。
4、老師再拿起紙袋讓幼兒觀察紙袋兩端有什么不一樣,(回答出一邊有口一邊沒有口)那想一想小動物的頭應該在哪邊,做出來的小動物才能表演呢?通過動腦筋說出頭應該在沒有口的一邊。同時提醒幼兒,小動物的耳朵是不一樣的,畫上眼睛、嘴巴、耳朵就是不同的小動物,還可以再畫些其他的裝飾下小信封一樣的紙袋,會變得更漂亮。那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個紙袋小動物,激發(fā)幼兒動手制作的興趣。
5、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每個幼兒人手一個紙袋,提示幼兒先看看它們長得怎么樣,然后再想一想你想做哪種小動物,用什么方法做。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需要和喜愛選擇,做和別人不一樣的玩偶。
三、結(jié)束部分
幼兒結(jié)伴游戲或自我游戲,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