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別董大》教案設計(精選15篇)

《別董大》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23-12-31

《別董大》教案設計(精選15篇)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1

  一、學習目標:

  1、根據注釋或工具書自學、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最后兩句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

  1、把你認為本詩中重要的字、詞寫在下面。

  2、了解作者

  3、了解本詩寫作背景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小組合作。

  1、(個人完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準確、流利的通讀古詩。

  2、(合作完成)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小組成員合作,弄清每一句古詩意思。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3、同學匯報古詩意思,其余同學安靜、認真聽后可補充。

  新 課 自 學 嘗 試 二、反復品讀,入境悟情

  (二)品讀第一二句詩。

  1、別董大,別時的“景”是怎樣的?(寫出相應的詩句。 )

  2、你在讀的時候注意到這兩句詩中的一些景物了嗎?請同學們用筆畫出來。

  3、這幾種景物串起來勾畫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那個送別的黃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品讀第三四句詩。

  1.景的凄涼,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個“愁”字了得!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卻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正是這兩句成就了這千古名篇,請大家再讀讀這兩句。

  3.“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怎樣的一個君啊?(董庭蘭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宰相非常賞識他,當時眾多的詩人都與他有交往,并在詩中描寫了他的琴藝,最為著名的就是李頎的長詩《聽董大彈胡笳聲》 。此刻,你對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說幾句話。( )所以,詩人開導他——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如果你就是董大,此時,你的心情怎樣?

  4.此刻,別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四)回復全詩,朗讀提升。

  1、人常說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詩人高適在寫此詩時,自己也在 逆境不得志時,失意流落,在那樣凄苦難耐的黃昏,卻能勃發出如此昂揚雄壯的豪情來,從詩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

  3.同學們,詩人高適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 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并以此來影響他的朋友,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五)總結全詩,活用詩句。

  “人間最美是真情” 。同學們,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但今天的課堂也許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如此,千年以來,人們也許會不記得董大是誰,也許人們會忘記了這曾是誰留下的詩句,但卻永遠會記住本詩中激勵人生的千古佳句:——( ),( )。

  五、教學結束:

  以《別董大》為題,不限體裁,寫給親人或朋友。練習以景抒情。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并背誦。

  2、理解古詩大意。

  3、體會送別詩蘊含的感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對字詞的理解與感悟,能夠體會故事的意境,讀出韻味。

  教學難點:

  通過字詞理解詩意,感悟詩句背后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送別詩,題目是——別董大(板書)。

  t: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s:送別一個叫董大的人。

  t:這里的別當——“送別”講,董大是一個人名,我們一起來寫一遍。

  t:自己把古詩讀四遍,前兩遍讀準確讀流利,后兩遍試著讀出節奏。

  s:自讀古詩。

  導學提綱:

  1、自讀古詩,借助解釋理解古詩。(第一步)

  2、將不明白的字、詞勾畫出來,同學間討論。并說說知道了什么?(第二步)

  別董大

  作者: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曛:昏暗。 君:古時對對方的尊稱。這里指董大。

  莫:不要。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的人。

  識:認識,了解。匯報預設:通過自學,你有知道了什么?

  s:我知道天氣很冷,下著大雪。

  s:我知道風很大,天昏暗了。

  s:我知道了風很大,吹的大雁很冷。

  t:有了剛才的理解,再來學習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PPT: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品讀第一句,體會環境惡劣。

  t:誰先來讀這兩句詩?

  s:讀

  t: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圈出來?

  s: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t:將這些景物放回詩句中讀一讀。

  s:讀。

  t:細細的品讀這些景物能讓我們聯想到什么樣的畫面?

  PPT:千里黃云白日曛

  s:好多黃云,天都變暗了。

  s:我看到了黃云把白日都遮蓋住了,天就變暗了。

  s:到處都是黃云。

  s:天空中刮起了風,風中有許多沙子。

  ……

  t:就這么半句詩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將你想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s: 千里黃云白日曛

  t:在其他詩句中接觸過“千里”這個詞嗎?

  PPT: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讀)

  s: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t:“千里”在這里什么意思?

  s:面積很廣,黃云很多。

  t:那讀出他的廣與多。

  s:讀——千里/黃云/白日曛

  t:這么一句詩,我們就這么讀著讀著,讀出了他背后的畫面,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董大生活的環境怎樣?

  s:不好、很臟、很冷、惡劣……

  t:這樣惡劣的環境,怎樣讀?

  s:再讀(千里/黃云/白日曛)

  體會二:天氣惡劣

  導讀提綱:讀“北風吹雁雪紛紛”你聯想到了什么畫面?

  匯報:

  s:我知道雪下得非常大。(雪紛紛)

  我知道風非常猛。(北風吹)

  我知道這是在冬季,大雁冒雪飛行。

  t: 見到此情此景你內心有什么感受,寫一寫。

  s:我感受到了寒冷,北風吹。我感受到了大雁很孤獨。我感受到雪下得太大了。

  t:你很會分析,體會到了詩人心中的情感。我們把前兩句連起來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你們讀前四個字,王老師讀后三個字。

  st: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ts: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學會“曛”這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品味語言,讀中悟情。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讀,并能熟讀成誦。

  教學重難點:

  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品味詩境,讀中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懂詩題,了解背景

  1.創設情境,從歌曲《送別》之中感受作者離愁別緒導入。

  2.生讀題,再讀,讀懂題目,讀出感情。

  3.了解背景,介紹高適和董大。

  二、讀通讀順,整體把握

  1先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把詩讀通讀順。

  2.指名讀。

  3.師指導學習生字“曛”的讀音及字義字形。

  4.齊讀這首詩。

  5.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自學。

  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除了會讀以外,還需要知道什么?

  怎樣知道詩的意思?(借助注釋,聯系上下詩句、結合背景資料、查字典等等)

  6.學生用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自學,讀懂詞語,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大概講的意思,同桌合作學習。

  7、學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8.學生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點撥:黃云: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與“曛”聯系起來即曛黃,指夕陽西下時天色昏黃。“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聯系學過的詩句理解是虛指,很多,滿天。 “莫愁”的意思是不要憂愁。 “知己”知音,賞識你的人。古人常用到這個“君”,與你是有區別的,您。這里指誰?董大。

  理解了重點詞語后,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

  9.理解了詩句的意思后,再讀這首詩。

  10.指導讀好節奏停頓,出示畫好節奏的詩,再指名讀。

  三、反復品讀,入境悟情

  (一)品讀第一二句詩。

  1.師導,利用多媒體感受詩境。

  2.找出詩中寫景的兩句詩,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3.再找出這兩句詩中的一些描寫景物的詞語。用筆畫出來(學生畫──黃云、白日、北風、雁、雪。)(板書:景)

  4.感受“黃云、白日、北風、雁、雪”這幾種景物構成的畫面。(生談:凄涼悲苦)把感受帶入詩中,讀出自己的感覺。

  5.自由讀。

  6.提名讀。師評價指導。

  7.再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詩情。說說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談)

  結合學生發言引導學生有感情讀

  8.面對此情此景,董大這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詩中哪個字寫出了他此時的心情?用筆把這個字圈出來。

  9.(板書:愁)。“愁”。這是怎樣的愁?難道這別”愁”僅僅只是來自于眼前這凄涼的景嗎?會愁什么?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看看你又能發現什么?(生在讀時提示:可以聯系背景資料和第三句“莫愁前路無知己”來體會)

  10.再引導生體會這個“曛”另外一層意思。

  (二)品讀第三四句詩。

  1.引出詩句: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板書:莫愁)

  2.再讀這兩句詩。

  3.“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怎樣的一個君啊?再說董大,并利用古琴片段激發談話。此刻,你想對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說什么話呢?

  4.學生回答后隨機評點并引導并讓學生讀相關詩句。

  是啊,讓我們這樣安慰董大,齊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假如你就是董大,此時,你的心情怎樣?(充滿自信,心情變開朗。)

  6.再看題目,別董大,此刻,別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別去的是愁,留下的是情,是昂揚豪壯的情啊!)(板書:情)

  (三)回復全詩,朗讀提升。

  1.現在我們再看這別時的路,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前路?

  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整首詩。(指導總結前兩句讀出凄涼悲苦,后兩句讀出昂揚豪壯。)全班練讀

  2.指名個別讀。師點評,再提名讀。

  3.生再有感情齊讀。

  4.體會詩人的人生態度?(樂觀的人生態度,豁達的心胸,對友人的真情)

  5.自己練習背一背這首詩。(指2-3人背。)

  6.再次吟誦這首詩。

  四、總結全詩

  記住這激勵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板書設計:

  別董大

  (唐·高適)

  愁 景

  莫愁 情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景”,所表達的“情”,以及“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別董大》抒發的并非學濃得化不開的離別愁緒,而是滿懷豪情,豁達樂觀的心境。

  教具準備:

  課件、小資料。

  一、課件導入、激活思維。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蒼涼后激越的音樂為背景的配樂課件,內容為漂泊流浪中的詩人高適送別滿懷失落之感的好友――玄宗時最著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師相機以簡筆畫的形式板書,創設情景,抓住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和欲望,達到了了解詩人與詩題《別董大》的目的。進而引出詩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二、小組學習討論,抓字眼、明詩意。

  詩句流暢明了,內容平中風奇,節奏明快,格調明朗,先讓學生借助課件、注釋、插圖,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詩所描繪的畫面,抓住重點詞語,自主學習,理解詩意。

  多媒體課件出示:

  1、通過眼看,耳聽,腦想,心讀,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a:眼前出現一幅荒涼的畫面。

  學生b:我眼前出現一幅凄涼的畫面。

  ……

  根據問題的討論,師相機引導。

  2、在這好友將要天各一方之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他指“董大”)

  學生a:他的心情是痛苦的。

  學生b:他的心情是憂傷的。

  師相機引出下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讓學生討論:透過詩句,詩人的態度如何呢?

  學生a:詩人是高昂的。

  學生b:是豪邁向上的。

  學生c:是豁達樂觀的。

  三、用情朗讀,賞析千古名句。

  詩中的前半部分所描繪的是“景”(板書:“景”),用哪些詞語能說出這些景物的格調呢?

  a、低沉 b、蒼涼 c、沉郁

  詩中的后半部分所描繪的是“情”(板書:“情”),用哪些詞能概括詩人此時的心情呢?

  a、昂揚 b、豪邁 c、樂觀

  讓學生討論:

  我們應怎樣讀才能把詩人獨特的內心情感體現出來呢?請同學們振奮精神和詩人一起送董大。讓學生用各種靈活的方式創造性地去朗讀詩,體驗詩的意境。(可采用單人讀、分組讀或競賽等方式去朗讀。)

  四、巧設練習,激勵創新。

  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在本詩的學習中,可設計以下練習:

  1、看誰快――幸過三關。

  第一關:我會背。(背詩)

  第二關:我會寫。(默寫詩)

  第三關:我會說。(說詩)

  2、反饋訓練。

  五、小結。

  前路茫茫風沙,有摯友一番激勵,董大滿懷信心,高適揮手送友遠去,這即是詩的魅力,它寫出了自然的惡劣、人情的偉大,訴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這樣的朋友,也寫出這樣的好詩,好文章來。

  六、作業設計。

  1、背誦《別董大》。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所表達的意境。

  板書設計:

  別 董 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

  “景”荒涼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情”豪邁

  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5

  依依惜別的深情——《別董大》教學反思

  《別董大》是一首送別詩,我們所學習的送別詩如:《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都充滿了離愁,其間縈繞的是那依依與不舍,這是我們人之常情。畢竟別后難再重逢,今日一別,何時再聚各問天。故而難舍,更何況世事凄茫,今日哪知明日事,故而悲涼為自己、為友人。可本詩不同,雖也描述了離別時的場面,但卻充盈著豪氣,“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將所有的離愁一掃而光,前路是光明而充滿希望的,豈能獨愁,明天會更好!把握了這一點我在教學之中,先引領同學們復習以前的所學習的送別詩,感覺分別時的場面與那濃濃的情誼。當大家正處在友人分別的憂傷之中將同學們帶入另一境界:“今日我們來學習一首豪氣沖天的送別詩。”同學們興趣盎然,積極思考認真讀詩反復體會。“為什么作者沒有像別的詩人一樣愁緒萬千呢?”當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時把教學推上了高潮。同學們積極討論。紛紛猜測,最后在林金鳳介紹的背景資料中找到了答案。原來董大正值失意之際,作者要鼓舞其努力向前,由此更可見二人情誼之真切。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本課的教學就先將孩子們引入了“憤”“悱”之境,對學習的內容充滿了激情與興趣,故而教學順暢自然,收益很大。

  《別董大》教學反思

  開課講到《別董大》是一首送別詩,我們所學習的送別詩有哪些?如:《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都充滿了離愁,其間縈繞的是那依依與不舍,這是我們人之常情。畢竟別后難再重逢,今日一別,何時再聚各問天。故而難舍,更何況世事凄茫,今日哪知明日事,故而悲涼為自己、為友人。可本詩不同,雖也描述了離別時的場面,但卻充盈著豪氣,“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將所有的離愁一掃而光,前路是光明而充滿希望的,豈能獨愁,明天會更好!把握了這一點我在教學之中,先引領同學們復習以前的所學習的送別詩,感覺分別時的場面與那濃濃的情誼。當大家正處在友人分別的憂傷之中將同學們帶入另一境界:“今日我們來學習一首豪氣沖天的送別詩。”同學們興趣盎然,積極思考認真讀詩反復體會。“為什么作者沒有像別的詩人一樣愁緒萬千呢?”當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時把教學推上了高潮。同學們積極討論。紛紛猜測,最后在林金鳳介紹的背景資料中找到了答案。原來董大正值失意之際,作者要鼓舞其努力向前,由此更可見二人情誼之真切。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6

  師:同學好,今天由我來為大家上一堂課,希望通過這節課可以和大家成為好朋友,大家愿意接受我這個大朋友嗎?

  古代詩人總是以詩會友,既然我們已成為朋友,那咱們也來以詩助興,來一個背詩比好嗎?咱們來背一背與“朋友”有關的古詩。(生自由背)

  剛才大家背了不少關于朋友的古詩。的確,友情是一個從古到今永恒不變的話題,我們的語文書中的第六單元就是以“朋友”為話題的。今天我們來學習這一單元的古詩誦讀,這是唐代詩人高適寫的一首詩。看老師寫課題。(板書:別董大)誰能說說這“別”是什么意思?

  生:分別

  師:高適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 誰知道董大的身份?

  生:董大是唐朝時期著名的琴師,與高適是好朋友。

  師:高適曾寫過兩首《別董大》,但幾乎所以的教材選用的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這首《別董大》有什么特別之處呢?現在大家趕快放開聲音朗讀全詩四遍,前兩遍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要求念得字正腔圓,后兩遍努力把全詩讀通順,注意朗讀的節奏。(生自由讀)

  師:讀好了吧,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大家可要聽清楚了,看看是否把字音讀準了,把詩句讀通順了。

  生:(讀)

  師:你讀得很自信,“白日曛”的“曛”讀得非常準,能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讀嗎?(生領讀,然后問:誰還想讀這個詞?點幾名學生讀)

  師:還有誰想讀這首詩?

  生:(讀)

  師:你讀得很流暢,“北風吹雁”的“雁”咬得可準了,誰也來試試讀讀這個詞?(點幾名學生讀。)

  師:這個詞誰會讀?(出示“莫愁”,點幾名學生讀。)

  師:“不愁不愁,”你們表現得這么好,這么快就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詩句,我“不愁”啦。

  師: 一首古詩不僅要讀得通順,而且要讀得有味。想聽老師讀嗎?(師范讀古詩,注意讀的時候要抑揚頓挫)

  師: 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

  (學生談感受)

  師:是呀,要讀出詩味,就應讀出詩的節奏,聲音要有高有低,語調有輕有重,語速有快有慢。能學著老師讀一二行詩嗎?(師讀后讓生讀并評價。)

  師:1、云夠黃,也夠多,足足有千里。

  2、好猛烈的北風啊,在呼呼地刮著。

  3、好一個“北風吹雁”,冷冷的北風吹走了一只只大雁。

  4、“雪紛紛”,太突然了,下起了好大的雪呀。

  師:誰再讀三四行?(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在問天下誰“不識君?”

  師:看,這么短的時間,咱們朗讀古詩就能字正腔圓,一板一眼,把握節奏了。讀了這么多遍,相信大家對這首古詩中的字或詞也讀懂了不少。誰來說說,你讀懂了哪些?

  生:我知道“莫愁”的意思是“不要發愁。”

  師:能告訴大家你怎么理解出來的嗎?

  生:“莫”就是不要,“愁”就是發愁。合起來就是“不要發愁。”

  師: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理解,這個辦法好。還有讀懂的地方嗎?

  生:“雪紛紛”就是雪下得很大。因為有“大雪紛紛”這個詞。

  師: 不簡單,能用熟詞理解新詞。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生:我不知“白日曛”是什么意思。

  生:“前路”指的什么路?

  生:“君”指誰?

  師:要讀懂這首詩的意,讀出這首詩的情,就必須弄清楚這些字詞的意思。同學們,除了朗讀這種方法學古詩外,平時你們還有哪些方法學古詩?

  生:查資料,借助注釋,借助插圖,發揮想象……

  師:現在你們就運用這些方法默讀全詩,弄懂你們提出的字詞的意思,弄清全詩的意思,如果大家讀著讀著,一幅幅清晰的畫面能在腦海里浮現出來,讀著讀著,仿佛自己就是那送別的人,那就說明你進入了詩中的情景,說明你在用心讀,用情讀。(生默讀)

  師:全詩主要寫高適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送別董大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高適是在傍晚時候,在大漠里送別董大的。詩的第一行中的“白日曛”的“曛”就是說夕陽西下時天色昏黃,文中的插圖表明是在大漠里送別董大的。

  師:你運用借助注釋和看插圖的方法讀懂了“白日曛”的意思,知道了詩人送別的地點。了不起!那詩人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送別好朋友的呢?誰來讀讀詩的前兩行?大家認真聽,從詩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黃沙滿天,黃云密布,看到了大雁南飛,大雪紛飛。

  師:天空中不是潔白的云彩,而是下雪前昏黃昏黃的云籠罩著,沒有璀璨耀眼的紅日,只有被風沙遮擋后那種黯淡無光的白日。這“黃”與“白”看起來是如此地令人傷感。你還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北風呼呼地刮著。

  生:我好像還聽到了大雁的鳴叫聲。

  師:你與眾不同,發現了這南飛的大雁,想象它們飛行時也會發出叫聲。現在,我們就把目光集中在這大雁上。看著課件,你能把下面的這句話補充完整嗎?

  看,一(   )大雁往南飛,現在雖然(              ),但過不了多久,它們就會到達(                  )的地方。

  生:(個性表達。)

  師:我們的目光集中在這群南飛的大雁上,董大一定也聽到了雁叫聲。天上,大雁成群結對地飛,地上,董大將獨自一人行。觸景生情,我想董大會為自己獨自一人遠行而傷心,為自己孤獨的人生經歷而傷感。

  (課件出示董大的簡介:董大,善于彈奏古琴。因盛唐時流行胡樂,懂得古琴的人不多,欣賞董大琴藝的人更少,所以董大是身懷絕技卻無人賞識,只好浪跡天涯。

  師:看來,董大的一生,是孤獨寂寞的一生,是無人欣賞的一生,是四處飄泊的一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位知音,又要分開。望著雁群,想著自己,董大會在心里默默地對大雁說些什么呢?

  課件出示:大雁大雁,你(                    ),可我(                        )

  生:大雁大雁,你有同伴一起,多快樂,可我卻孤苦伶仃一人前行,我不如你。

  生:大雁大雁,你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可我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什么地方。

  生:大雁大雁,遠行的路上,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你們會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可我呢?誰來安慰我,誰來鼓勵我?

  生:大雁大雁,你的未來是充滿溫暖,充滿幸福的,可我呢,除了高適會欣賞我,還會有人欣賞我嗎?

  師:千情萬緒匯成一個字,那就是——

  生:(憂、愁)

  師:對!愁。那董大愁什么?(板書:愁)

  生:愁天氣不好,愁風沙太大,愁一個人寂寞難熬,愁不知前途如何,愁無人賞識……

  師:是啊,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重逢?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找到這樣一位知音?,就要告別好友高適,董大本來就傷感,再加上黃云沉重地壓,北風凜冽地刮,大雁結隊地飛,大雪紛飛地下。這一切對于董大來說,真是悲上加悲了,愁上添愁了。能通過你的朗讀,讀出這種“愁”嗎?(生讀)

  師:1、你走進了董大那憂愁傷感的內心。

  2、你讀出了那份凄涼,那份憂傷。

  師:董大內心的那些痛苦、憂愁,高適怎不知?因為他是董大的好友,是董大的知音。高適怎忍自己的好友帶著如此悲涼、痛苦、憂傷的心情離去?想一想,望著南飛的大雁,望著憂愁的董大,高適會說些什么呢?

  (若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后,教師相機引導:你們的想象合乎情理,詩中高適是怎樣說的呢?你能學著來勸慰董大嗎?)

  (生輕聲讀)師:你輕柔的勸慰透露出高適對朋友的關愛。誰還想讀?

  (生讀)師:我聽出了你對董大高超琴藝的欣賞。

  (生讀)師: 你激昂的語調飽含了你對董大的鼓勵。

  師:“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樂觀、自信、令人振奮的話應該出自人生得意的成功者之口。高適的一生是一帆風順、春風得意的嗎?我們來看一看高適的經歷。

  (課件介紹: 高適,年輕時能文能武,有真才實學,有遠大抱負,認為會受到皇帝的賞識重用。但現實和理想相差很遠。高適仕途失意,無人賞識近30年,大多時候只好到處流浪,常常陷入貧賤的境地之中。)

  師:發現了什么?

  生:(高適命運悲慘,高適一樣無人賞識……)

  師:原來,高適與董大一樣無人賞識。但就是在這失意落魄的時候,高適卻真誠地勸慰著董大,深情地祝福著董大,動情地激勵著董大。這種境界不是每個人能達到的。我們再來看一首送別的詩,在比較中你會被高適的樂觀精神所感染,被高適對朋友的真情所感動。

  (課件: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與本詩對比)

  師:你發現了他們的不同之處嗎?

  生:王維的詩是說元二從渭城西行出了陽關,再不會遇到熟悉的朋友了,更別說有知音了。而《別董大》中卻是說“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西出陽關無故人”會使離別的人心情怎樣?

  生:愁上加愁。

  師:“天下誰人不識君”呢?

  生:由愁變為不愁。

  師:是呀,高適在自己失意落魄時想到要激勵朋友,要好友“莫愁前路無知己”,相信好友會“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何等深沉的感情啊,這是何等真摯的友情啊!(板書:莫愁)

  師:讓我們代替高適再次送別即將消逝在茫茫風沙中的董大,動情地說——(生齊讀后兩句)

  讓我們代替高適再次祝福才華出眾的董大,堅定地說——(生齊讀后兩句)

  師:聽了這樣的話語,董大還會繼續陷入無邊無際的憂愁之中嗎?好友的話一定能使董大受到鼓勵,他不再擔心自己的琴藝無人賞識,天下之大,只要有真才實學,一定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的。他一定會滿懷豪氣的說——(生齊讀后兩句話)

  師:感受著這樣一番肺腑之言,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會對詩人高適說些什么呢?(生自由表達,想象董大對高適的感激之情,想象董大也會以此詩句來激勵高適。)

  師:“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體現了樂觀與自信的精神,歌頌了深沉與真摯的友情,這是這首詩與眾不同之處,也是那么多的教材選用它的原因。讓我們在凄婉的音樂聲中,再次來吟誦這首千古絕唱,(生個人背,齊背。)

  師:“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說得多好啊。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失落,都會有悲哀。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們可以對他說——(生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當我們遭受挫折、滿懷憂愁時,我們也可以對自己說:(生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即將下課了,咱們也要分別了。現在,咱們也用這句詩來激勵雙方,好嗎?讓我們都記住:(師生齊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7

  《別董大》說課稿

  一、說教材

  《別董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包括:《可愛的中國》 《古詩二首》 《城市的標識》  拓展閱讀和綜合活動。《別董大》是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借景抒情,描述與友人依依惜別的場面。新課標指出: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有初步的自學能力,已經建構了自己的心理詞典,能夠獨立完成學習目標,學生通過自學,讓他們在自學的同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說教法  學法

  通過精彩的開頭,創設情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假如讓學生認可你了,那你的教學會盡善其美。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多引導,多啟發,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利用“洋思”的一套模式,少講多練,把權力還給學生,給學生一座花園、一座田園。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以貼近學生學習心靈,通過小組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況下理解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創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識。讓學生產生智慧的火花,進一步理解教材。

  三、其他

  詩歌,文字優美,感染力強,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讓他們多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熏陶,才能增強語感。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 《別董大》

  教學目標:

  1.理解“曛、知己、君”等詞在句中的意思。

  2.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述的意境。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朋友間的深厚友誼。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難點: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朋友間的深厚友誼。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認識新朋友,想一想與朋友分別時的心情,從而引出古人分別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學習一首送別詩《別董大》。

  2齊讀課題

  3、釋題:別:分別。

  二.出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通過探討,提出目標問題。

  三.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學習詩文(范讀、自瀆、男女分角色讀)

  2、自學古詩,想一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3、匯報。把你們初讀的收獲和體會談一談。

  四.再讀詩歌,探究詩意,感悟詩意

  1、通過再學,學生提出問題<詩中那句是寫景的,那句是作者的勸勉?>指名讀)

  2、背誦并默寫詩歌(指名背和全體背結合,教師做評價;學生自己寫,同桌檢查并更正)

  五.升華延伸

  這一句句激動人心的文字,這一首首流傳千古的文字,讓我們激動不已。現在,老師再給同學們推薦這樣的文字(出示《送別》),大家一起讀一讀。

  六.作業

  1、課內作業

  《別董大》是     代邊塞詩人        寫的。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                的景色;景中寓     。后兩句的意思是:                                   

  表現了詩人            的胸懷。

  2、課后作業

  <配套練習>第一、第二及理解古詩,完成練習第1題。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8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古詩三首之《別董大》。

  【教學理念】設計古詩主題教學,運用詩意語文的構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與自我的心靈對話。

  【學習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3、在送別主題古詩的對比參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內心的獨特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感受詩境。

  1、播放歌曲《送別》。師誦讀: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這是近代著名學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別之詞,從這個旋律之中我們感受著作者濃濃的別愁離緒。(板書:別)

  2、送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現在有汽車、飛機等發達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訊方式,但是在古代,因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離,要想再見上一面就很難了,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于是,古人就把這種種別離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詩。

  3、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送別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詩人高適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嗎?(補板書:董大)

  4、請大家翻開課本,自己小聲地讀讀古詩,把它讀正確、讀通順了。

  5、指名讀,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6、通過自學,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什么?

  (匯報交流,師生共同補充介紹這是高適寫給董大的一首送別詩。董大名叫董庭蘭,因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董大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琴手,可是當時舉國上下卻盛行胡樂,能欣賞古琴的人并不多。董大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覺得京城再也無法呆下去了,便決定離開。也就在這樣的情形下,他碰到好朋友高適。)

  過渡:高適又是如何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請大家再次回到課本,借助注釋,看看能不能自己讀懂詩句。

  2、你讀懂了哪句詩,你就說哪一句。

  (教師抓住以下重點詞點撥:第一句的“曛” ,第三句的“知己”,第四句的“君”。)

  3、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4、品讀前兩句。師:詩人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送別好朋友的呢?

  (1)指名讀前兩句詩并說理解。

  (2)你從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發現理解這兩句詩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黃云、白日、北風、雁、雪。順勢點到古詩詞中的借景抒情——這昏黃一片的天地,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難挫折。)

  (3)指導感情朗讀這前兩句詩。讀出自己的理解。(結合教師范讀)

  (4)是啊,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奮力高飛的大雁了嗎?它又有何感受呢?

  5、品讀后兩句。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風和大雪包圍著的孤獨的大雁。面對遭受挫折、懷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詩人高適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

  (1)指名讀。

  (2)聽了這樣的話語,董大還繼續陷入無邊無際的憂愁之中嗎?這句話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讓處于抑郁悲傷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擻地踏上別途呢?

  (3)從這真情的話語中,你體會高適對董大的鼓勵了嗎?高適會對董大怎么說。

  (學生自由表達,充實后兩句詩的內涵。)

  (4)說得多好,說得多輕松啊!同學們,可是你們畢竟不是高適,很難體會到他的苦衷阿!(師生補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可這時也正是詩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時候啊!高適一生無人賞識近30年。這時的高適也到處流浪,陷入貧*的境地之中。《別董大》共有兩首,他在第一首中寫道:“丈夫貧*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一個窮困潦倒到連買酒的錢都沒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樂觀!他在鼓勵好友董大,同時也在——鼓勵著自己!)

  (5)面對即將遠行的董大,詩人充滿深情地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面對即將遠行的董大,詩人滿懷豪氣地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面對漸漸消失在茫茫風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詩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聲吶喊——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6、感受著這樣一番肺腑之言,此時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會對詩人高適說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失落,都會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們可以對他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當我們遭受挫折、滿懷憂愁時,我們也可以對自己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當我們無處施展自己的才情、傷心落魄時,我們依然會對自己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背誦古詩。感受著這對朋友的深情,我們心潮澎湃。現在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么?

  (生試背,齊背。提醒注意誦讀的節奏與韻律。)

  三、對比參讀,感悟詩蘊。

  是啊,人生自古傷離別。送別主題的古詩我們學過的還有很多,老師今天隨手也抄了幾首,與大家共同欣賞。(出示古詩:《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看看這些古詩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1、生比較,指名匯報。

  2、同是送別之詩,這些詩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

  4、小結:這些古詩,同是寫對好友的別情,然而描寫的景物不同,抒發的情感也不同。這些詩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話相送,說到底詩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書: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心 ,帶著這份情來吟誦這四首送別古詩吧。你最喜歡哪一首,就把這一首讀給大家聽聽。

  (生配樂深情誦讀)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本課主要以《別董大》這首詩為主,設計送別詩主題教學。我想,主題不僅是一個“話題”,更是一種意境,一種文化。古往今來,離情別意,讓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肝腸寸斷,留下了千古傳唱的不朽之作。送別,已經不僅作為一種儀式,一個話題,它已經衍生成為一種“送別文化”。我教學的目標,是要引導學生走近這種文化,感受這種文化。今后還要借助教材,嘗試望月詩、登高詩、傷春詩、臨水詩、悲秋詩等主題詩歌的教學。

  古詩教學尤其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同是送別之詩,《贈汪倫》是一曲李白汪倫友誼的贊歌,詩風激情浪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則多了一些綿長與悠遠,比起李汪的情意,更顯深情;《渭城曲》則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質樸而優美;《別董大》則一改離別詩的悲切惜別情調,豁達豪爽地勸慰朋友,體現出摯友豪放灑脫的情懷。引領學生欣賞其中蘊含的別具一格的美,從而使他們興趣盎然地置身于民族燦爛文化的熔爐之中,從而洗滌心靈、鋪墊精神底子。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9

  一、 作品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二、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人文思想的培養。”“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積極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評價、研讀賞析。本課旨在古詩教學中嘗試主題性閱讀,通過對詩歌語言的揣摩,讓學生對古詩的情感體驗更為厚實。塑造學生完美人格,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

  三、教學目標

  (1) 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點詩句的情味,體驗詩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別主題古詩的對比參讀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體悟詩人內心的獨特情感。

  四、教學時數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言

  同學們,人生會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學習上或生活中有過失敗的經歷嗎?面對失敗,你當時又是抱著怎樣的態度呢?

  (請學生略說)

  是啊!面對困境,有的人懷著一種憂傷,把失望和氣餒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納失敗卻像捧起一本書,傾注一種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閱讀,而后去創造一種新的生活。唐代詩人高適曾這樣勸慰朋友——“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讓我們欣賞高適的《別董大》。(板書課題)

  (二)研讀與賞析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別董大》這首詩,看看在這首詩中,到底是什么感動了你?(出示古詩《別董大》,學生自由反復誦讀全詩)

  2、通過剛才的讀,大家已經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

  (1)寫的是誰在哪里送別誰?

  (明確:高適在塞外送別董大)

  (2)高適?高適是誰?

  (明確:高適是唐代詩人。字達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縣人。因為官至散騎常侍,所以又稱高常侍。他的詩大多反映邊塞生活,詩情奔放。作品集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誰能說說呢?

  (明確: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4)我記得這樣的稱呼在王維的一首古詩中也出現過?(見機點拔:那首詩是“渭城朝雨浥輕塵……”)

  (5)這首詩是《送元二使安西》,這里的“元二”就是?

  (明確: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稱他為——元二。)

  3、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當時分別時的環境。

  (1)讀了詩以后,你了解到他們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分別的?看圖,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荒寒凄涼。)(板書:荒寒凄涼的環境)。

  (2)現在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古詩的前兩句,讀一讀。(請學生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失意流落,好友分別,本身就是人生兩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細細讀讀前兩句,你覺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襯出當時的心情的?你能來把它劃出來嗎?

  (明確: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3)黃云?白云、烏云大家聽得多了,這里怎么是黃云?你讀讀詩,猜猜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點拔: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

  (4)讀這句詩,突出“千里”;再讀這句詩,突出“曛”。個別試讀,男生試讀,女生試讀,全班試讀。

  (5)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注意到這只大雁了嗎?

  大雁在這樣的環境中奮力高飛(讀重音),它會怎么想,對自己會怎么說?詩人高適也看到了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觸呢?

  (學生說)

  (是啊!這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它不僅僅是在對董大說,其實也在對自己說。

  同學們,要知道詩人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直到50歲才得了一個“有道科”的官銜。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4、后兩句是高適在臨行前對董大說的贈言。

  (1)你能從詩中找到根據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適對董大說的?

  (明確:是從“君”字中看出的,因為“君”在詩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別,難分難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極點了,而真正的朋友這時候最應該怎么辦?

  (3)讀一讀,看詩人是怎樣勸慰朋友的?

  (4)這兩句中哪些詞表現出了安慰與鼓勵?

  (5)如果你是董大,你會說一些什么呢?(小組說說)

  (6)感情升華: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中得到什么啟迪?

  學生自由討論賞析

  (董大是個人才,但暫時無人賞識,只要他不沉淪,不灰心,振作起來,他就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來的。讓我們祝福他吧。那樣凄苦難耐的黃昏,詩人卻能勃發出如此昂揚的豪情來,確實讓人佩服。)(板書:豪情昂揚)

  (學生讀——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再全班讀)

  (三)對比參讀,感悟詩蘊

  是啊,人生自古傷離別。送別主題的古詩我們學過的還有很多,老師今天隨手也抄了幾首,與大家共同欣賞。(出示古詩:《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看看這些古詩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1、學生比較,指名匯報。

  2、同是送別之詩,這些詩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

  4、小結:這些古詩,同是寫對好友的別情,然而描寫的景物不同,抒發的情感也不同。這些詩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話相送,說到底詩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 小結:

  古詩詞是一尊巨大的,豐富的寶庫,可以通過它們穿越時空,了解當時的人事,感受詩人的情懷,學習做人的道理。課下應主大量閱讀。

  七、板書設計

  別董大

  唐代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荒寒 凄涼 真摯 深厚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豪情 昂揚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曛”這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并能背誦。

  學習重難點

  品味語言,讀中悟情。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讀懂詩題,了解背景

  1、生讀題,再讀,你知道了哪些內容?

  介紹高適和董大:詩人高適的《別董大》送別的對象是當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期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正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董大和高適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時,憤而離開京城,高適為他送行,留下了這首詩。

  2、別:分別、離別,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覺得應該怎樣讀題?生再讀題。

  二、讀通讀順,整體把握

  1、請同學們先讀讀這首詩,讀上2.3遍,(出示課件),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把詩讀通讀順。

  2.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詩中有一個生字,看他讀準了沒有。

  3.師簡評(注意“曛”(板書)這個生字,指出形聲字。“曛”是日落時的余光,曛黃,黃昏的意思。齊讀“曛”)誰再來讀。

  4.一起來讀讀這首詩。(齊讀)

  5.誰來說說,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除了會讀以外,還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詩的意思,怎樣知道詩的意思?借助注釋,聯系上下詩句、結合背景資料,跟同伴交流等等。品悟詩的感情,怎樣品悟詩的感情?多讀,用心去悟)

  6.現在請同學們借助注釋,看看這首詩大概講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組里說說,在學習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記號。

  (學生自學)

  7.(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點撥:黃云: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與“曛”聯系起來即曛黃,只夕陽西下時天色昏黃。“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聯系學過的詩句理解是虛指,很多,滿天。指出溫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這個“君”,與你是有區別的,您。這里指誰?董大。)

  8.理解了重點詞語,誰來試著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前兩句和和后兩句分別寫的是什么?

  9.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誰再來讀讀這首詩。(生朗讀)

  10.給點評,再提名讀。

  三、反復品讀,入境悟情

  (一)品讀第一二句詩

  1 .你在讀的時候注意到這兩句詩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請同學們用筆畫出來(學生畫──黃云、白日、北風、雁、雪。)(板書:景)

  2.“黃云、白日、北風、雁、雪”這幾種景物串起來勾畫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談:凄涼、寒冷、空曠)這就是景語(板書),景中的語言,把你的感受帶入詩中,自己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覺。

  3.自由讀。

  4.提名賽讀。評價:這就讀出了景中的語言

  5.剛才我們在景外觀景,現在我們走進景中,孩子們,請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那個送別的黃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課件,師配樂范讀)

  6.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談)

  (預設,作以下回應:)

  ──你聽到了呼呼的北風狂嘯聲,刮到的臉上,寒在心里,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你看到大雪紛飛,斷雁獨飛的凄涼,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你看到黃沙飛揚,黃云殘日的空曠,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此刻夕陽西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凄凄慘慘齊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7.這是怎樣的悲壯而凄涼啊,師指課題:此景,別董大,這別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詩中哪個字寫出了別時的心情?用筆把這個字圈出來。

  8.“愁”。這是怎樣的愁?難道這別”愁”僅僅只是來自著眼前這凄涼的景嗎?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看看你又能發現什么?(生在讀時提示:可以聯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無知己”來體會)

  9.你怎樣理解“前路”、“知己”?

  10.此刻我再來看這個“曛”,這昏黃不明的、迷茫的僅僅是指景嗎?這“曛”不僅寫出了天色昏黃,也寫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讀第三四句詩

  1.說得很好,景的凄涼,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個“愁”字了得!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卻寫下的.這樣的詩句: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畫出“莫愁”)

  2.正是這兩句成就了這千古名篇,請大家再讀讀這兩句。

  3.“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怎樣的一個君啊?(出示課件)(董庭蘭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宰相非常賞識他,當時眾多的詩人都與他有交往,并在詩中描寫了他的琴藝,最為著名的就是李頎的長詩《聽董大彈胡笳聲》。聽,這就是董大當年善彈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此刻,你對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說幾句話,或者是替高適來勸慰朋友幾句。

  4.(學生回答后隨機評點引導并讓學生讀相關詩句。)

  生:你的琴藝高超,一定會有人賞識你的。

  所以,詩人開導他,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你是一代琴師,邊當朝宰相都非常賞識你,你還擔心什么呢?

  所以,詩人勸慰他,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你的琴聲讓大河停止的波動,讓鳥兒停止了鳴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詩人這樣鼓勵他,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所以,詩人這樣激勵他,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隨機采訪)你就是董大,此時,你的心情怎樣?(隨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積極情感。)

  生:充滿了自信。

  這就是友誼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發愁。

  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這是友誼的可貴啊。

  6.再來讀題,別董大,此刻,別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別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

  (三)回復全詩,朗讀提升

  1.詩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現在我們再看這別時的路,透過這個黃云白日和長嘯的北風,紛紛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前路?(晴朗和陽光。)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整首詩。(全班練讀)

  2.指名個別讀。點評:這景悲壯但不凄慘。誰再來讀?提名讀。(我又看到了一個小高適,樂觀,豪放)(自由讀。)再提名讀。

  3.荒涼的塞漠正因為有了英雄的襟懷才變得壯美動人,讀出你的真情,讀出你的豪放。(生齊讀)

  4.人常說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詩人高適在寫此詩時,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時,失意流落,在那樣凄苦難耐的黃昏,卻能勃發出如此昂揚雄壯的豪情來,從詩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書:樂觀的人生態度,豁達的心胸,對友人的真情)

  5.懷著對詩人的敬仰記下這首詩,自己練習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學們,詩人高適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并以此來影響他的朋友,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讓我們再次和著音樂來吟誦這首詩。(配樂讀)

  四、總結全詩,活用詩句、拓展延伸

  1.同學們,送別是古詩詞中永恒的話題,不管是怎樣的送別,都書寫著同一個字──情,“人間最美是真情”。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有許多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讓人感人至深,我們來一起回憶一下

  渭城曲——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贈汪倫——李白

  李白登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其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這豪放派的佳篇。與此類似的還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洲。

  與君別離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

  兒女共沾巾。

  2.是啊,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但今天的課堂也許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如此,千年以來,人們也許會不記得董大是誰,也許人們會忘記了這曾是誰留下的詩句,但卻永遠記住了這激勵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板書設計:

  別董大

  (唐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樂觀豁達

  莫愁前路無知己,   友情真摯

  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借助多媒體,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

  3.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送別的歌曲.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這首歌唱的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嗎?(是一首送別的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別董大》.在學這首詩之前,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是否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

  二.朗讀指導.

  幻燈片出示《別董大》這首詩.指導讀詩,要求讀得節奏明快.語言流暢.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三.作者簡介.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那我們一起來了解詩人高適的生平背景.(出示幻燈) 高適字達夫,今河北滄縣人,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代仕途失意,50歲后又數任地方大員和朝廷官員。他的詩風格雄渾,粗獷,悲壯

  四.內容簡介.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嗎?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首詩,我們一起來看看寫作背景,幻燈出示. 《別董大》是高適漫游時寫的送別詩,作者送別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蘭。據說董庭蘭善古琴。當時盛行胡樂,他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可能也正是詩人失意的時候。

  五.理解詩句,以及所包含的情感.

  1.當同學們看到第一行詩的時候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呢?學生說完后出示幻燈第一幅圖的景象。

  2.當同學們看到第二行詩的時候腦海中又會出現怎樣一幅情景呢? 學生說完后出示幻燈第二幅圖的景象。

  師引導:在這樣的景色里好友要天各一方,心情會是怎樣的?讓學生說說。(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

  3.作者與好友的心情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但詩人為了好友的未來,力勸董大什么呢?請同學們讀出來. 出示幻燈:“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指導:前兩句和后兩句的格調正好相反.前面是(低沉的),后面是(高昂、豪邁向上的).誰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先請一名同學說說,然后出示第一句詩意的幻燈:黃云千里,太陽昏黃昏.北風呼嘯,雪花紛飛,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遠方飛去.

  再請一名同學說說,然后出示第二句詩意的幻燈:和作者分別后,在今后再也遇不到像你這樣知心的朋友.但作者勸董大不用發愁.因為“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你的名氣。

  5.佳句欣賞.

  同學們這首詩里寫得最好的一句詩是哪句,請同學們一起讀出來. 出示幻燈;“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 誰人不識君.”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里面所包含的情感.

  師相機引導:詩歌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高度贊美與衷心的祝愿,寫出詩人豪邁的激情,寫出彼此之間的深情厚誼.

  6.那我們這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怎樣的情感?學生回答后出示中心思想這一張幻燈片. 這首贈別詩描寫了作者與朋友董大分別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真情厚誼,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大丈夫氣概.

  7.請同學們背誦一下我們今天學的《別董大》,一邊背誦一邊回憶當時的景象,然后出示幻燈片:默寫此詩..同學們一邊默寫一邊聽音樂.

  六.情境表演.

  同學們,通過讀、背、說、寫,理解這首詩了嗎?那好,同學們想想,他們當時分別的時候會說此什么呢?請看96班兩位著名演員表演: (出示幻燈)現代版——話別.同學們,他們表演得怎樣?請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表示謝謝,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這么精彩的表演.

  七.小結.

  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首詩.我們這首詩描寫了當時的天氣 ,最重要的卻是高適送別時對友人說的這句名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啊,前路茫茫,一路風沙,有摯友一番激勵,董大滿懷信心,高適揮手遠去.這便是詩的魅力,它寫自然惡劣,寫人情偉大,訴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這樣的朋友,也寫這樣的好詩.

  八.作業.

  下面是老師給大家出的作業題.好好看看,自己最適合做哪道?下課后好好在同學們面前表現一番.出示幻燈:

  1.喜歡表演的同學下課后把這首詩表演給大家看.

  2.喜歡朗讀的同學開個詩歌朗誦會.

  3.喜歡寫字的同學開展一次詩歌寫字比賽.

  4.喜歡電腦的同學給此詩設計一個封面.

  5.愛唱歌的同學唱一唱有關送別的歌.

  九.下課.

  今天,我們這節課到此結束,祝愿老師和同學們在今后的道路中心想事成,一帆風順.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12

  一、引入:

  1、同學們,唐詩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這節課我們就要學習其中的一首。先回憶一下,我們平時學詩的步驟是怎樣的?

  2、好,我們就按這樣的步驟來學習這首詩。來,讀讀題目。透過題目,你知道了什么?

  3、通過課前預習,你知道董大是誰嗎?

  4、下面請你認真聽老師讀這首詩,一會兒告訴我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預習課文:

  1、下面請你翻開語文書,好好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特別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2、指名讀。全班一起讀。

  3、下面請你和同桌一起說說這首詩的意思,特別注意老師標紅的詞語。

  4、誰來說說這兩個詞的意思?

  5、誰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三、反復品讀,入境悟情

  (一)品讀第一二句詩。

  1、同學們,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初步弄懂了詩句的意思,真了不起!馮老師要送你們一首曲子,請你仔細聽——

  這首古琴曲名叫《高山流水》,千百年來,人們總用它比喻朋友間深厚的友情。唐代著名的琴師董大很擅長用七弦琴彈奏這悠揚的旋律,可那時人們都不欣賞這種音樂。就在董大苦悶孤獨的時候,他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才華橫溢,卻同樣得不到朝廷的賞識,窮困潦倒。同是天涯淪落人,這二人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窮困的生活也絲毫不能影響兩人真摯的友誼。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一天,董大決定離開京都了,于是高適趕來送行……

  2、當時是怎樣一番情景呢?讀。這兩行詩里講到了哪些景物?自己讀讀,用筆勾出來。

  誰來說?誰來讀讀第一行詩?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透過詩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如果你身處這樣的天氣,你的心情會怎樣?

  我們尚且如此,詩人在這樣凄涼的天氣來送別最好的朋友,他的心情可想而知!誰來讀讀這一行詩?

  3、此時此刻,你又聽到了什么呢?誰讀第二行?

  4、離愁別緒更讓眼前的景物變得分外悲涼。誰再來讀讀第二行?

  詩句中那只孤單的大雁讓你想起了誰?

  他告別了最要好的朋友,準備獨自一人上路了,讓我們回到那個悲涼的地方,一起去送送他吧。

  同學們,此時昏暗不明的僅僅是天氣嗎?還有董大前途未卜的命運啊!誰再來讀?

  5、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看到剛才那一幕幕,你的腦海里浮現出了哪些詩句,來表達你此刻的離愁別緒?

  6、難怪人們說“生離死別”——把分別同生死放在一起,可見分別是何等的痛苦!更何況此刻北風勁吹,哀雁悲鳴,大雪紛紛,凄凄慘慘戚戚啊,讀——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二)、品讀第三、四行。

  1、此刻高適對董大說了什么?讀——

  2、高適為什么會勸董大“莫愁”,那是因為他此時看見了什么?

  3、看到好朋友如此神情,高適會怎么想?

  4、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這溫暖的話語一定能驅散朋友心頭的烏云,來,我們一起把它送給董大。

  5、莫愁啊莫愁我的朋友。董大,你聽到好友的心聲了嗎?你聽明白了什么?

  6.雖然詩人和董大身處困境,但他們能夠互相扶持、彼此鼓勵,這樣的友情真是令我們敬佩!帶著這份感動再讀讀。(齊讀)

  7.來,我們再來讀讀題目——別董大。此刻,別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三)回顧全詩,朗讀提升。

  1.現在透過漫天風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前路?還是凄涼的嗎?

  董大帶著珍貴的友情上路了,他在民間刻苦學習,后來終于成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而這首詩也因為友情流芳百世。看得出,你們每一個人都被高適和董大真摯的友情深深打動了,請把你這樣的感受放進詩里,試著背背全詩。

  2.指名個別背。全班同學,讓我們一起來歌頌這珍貴的友情吧!

  我們學習這首詩的時候,用讀詩句想畫面、情景再現等方法,設身處地的體會詩人的情感,融入了詩的意境。和《別董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你能用剛才的方法,讀懂這首詩,并從中選擇一句最能代表友情的詩句送給董大嗎?

  四、自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請把題單拿出來,自學這首詩。

  2、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你的學習收獲。

  3、你想把哪句詩送給董大?為什么?

  4、董大凄涼地獨自一人上路,面對的是前途未卜的命運。你覺得送哪句詩最能表達友情?

  5、你真是悟出了這首詩最感人的地方,這一句正是千古傳唱的名句。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阻隔,把溫暖的友情傳遞給即將遠行的董大吧。讀——

  五、總結全文,點明單元主題。

  1、孩子們,有人說友情是詩,有人說友情歌、是畫……馮老師也想把這些蘊含著真摯友情的詩句送給你們,愿你們永遠能珍惜友情。

  2、這些情真意切、辭藻優美的詩詞,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滄桑的歲月,溫暖了每一個中國的心。孩子們,讓我們在誦讀中感受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吧。讀——

  3、你可以把這些千古傳頌的詩句摘錄下來,牢牢地記在心里。

  4、我們學習的這個單元主題是“珍惜”,人世間值得真心的東西很多,而友情更是永遠值得珍惜的。在六年的小學生活中,你一定有許多溫暖的友情故事。你愿意把自己的友情故事和我們一起分享嗎?

  5、回首六年的小學生活,你和朋友間除了快樂的片段外,也有過摩擦吧?

  你們這對好朋友共同牽手越過矛盾,讓友情變得更加深厚了。

  孩子們,在不久的將來,我也將送走你們。前面等著你們的會是什么呢?可能有鮮花,可能有荊棘;可能有掌聲,也可能有挫折……現在的你有些忐忑不安吧?不要怕,上路之前請帶上你的好朋友和馮老師的友情,珍惜這段友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6、我相信,今天你一定能完成好這樣一份作業:

  (1)、把《別董大》改寫成一個關于友情的故事。

  (2)、預習第八單元的《我們上路了》。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13

  今日教學《古詩三首》,因《楓橋夜泊》已于學習《積累.運用》時配合《夜書所見》一詩學完,故剩余《別董大》和《暮江吟》未完成。《暮江吟》一詩在突破“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個描述自然景觀的詩句之后,學生在理解上難度不大。不過,《別董大》一詩相對要難一點,此詩前兩行為置景,后兩行則摹言,為勸慰之語。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本詩是高適漫游寫的送別詩,原題有兩首,本詩為其二。詩人送別之人為董大,是唐玄宗時著名琴手,曾得宰相房琯的賞識和寵信。因董大所擅為古琴而當時盛行胡樂(唐時也有詩行音樂?),于是他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時,可能也正是詩人自己失意的時候,故惺惺相惜。前兩行詩描摹了一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之凄涼悲苦的環境。既隱喻了董大的失意境遇,也暗示了董大即將分手遠行。后兩行的勸慰可讓體會到作者的豁達與大度,豪壯的氣慨一洗前兩行的悲苦,比起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委婉多一分豪壯,不過也暗含著一層意思:起碼你比我還好!讀起來讓人覺得有些酸楚。

  問題在于關于對第一、二行詩的理解。前行“千里黃云白日曛”。“千里”虛指,指范圍大,“黃云”即“黃沙漫天”形成的,“曛”指曛黃,形容太陽西下時天色昏暗。《教學用書》解為:千里黃云蔽空,日落時天色昏暗。進而說“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黃云,在此情景中送別友人,作者難免有凄涼悲苦之意。”凄涼悲苦之意于詩句中流露是顯然的,姑且不論。教學中,有學生質疑:一、黃昏時客人應想著投宿,而本詩卻是離開詩人上路,不合情理。因此,就“曛”是作為表示時間“黃昏”,還是作為用于形容“黃沙滿天、遮天蔽日”,白日之時也像是“黃昏”?應該做個選擇,以免誤導。經過認真思考,筆者認為還是擇其二為妥,不知其他老師以為然否?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14

  二、反復誦讀,整體把握

  (一)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課件自讀古詩,把詩讀通讀順。

  2.檢查自讀情況,教師范讀。

  3.簡評“曛”這個生字,指出形聲字。“曛”是日落時的余光,曛黃、黃昏的意思。

  第一句寫了什么?其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天、雁、雪)

  (黃云: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出示課件與“曛”聯系起來即曛黃,指夕陽西下時天色昏黃。“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聯系學過的詩句理解是虛指,很多,滿天。)

  4.出示課件說說這幾幅圖中,哪一幅圖和詩里所描寫的景象一致,并說說理由。

  同學們修改課文插圖,理解詩意。

  5.如果你來到這樣的情景中送別你的好友,你會不由得產生怎樣的情感呢?再讀第1、2句,走進景中,和詩人一起回到那個送別的黃昏,用心去感受。

  6.作者與好友的心情都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寫下后面的詩句,是帶著這樣的悲情嗎?

  7.出示課件:集體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點評。(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這個“君”,與你是有區別的,這里指誰?董大。)

  說說高適所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作者是怎樣豪情滿懷的鼓勵友人的。為什么讓董大“莫愁”。

  教學分析:

  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以作者的口吻來朗讀古詩中勸慰的話,身臨其境,加深理解古詩的內涵。

  通過對比,交流各自的發現,充分展示孩子個性化理解,開放性的設計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體會兩首詩的異同,通過交流達成共識。這樣不僅有利于詩詞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借景抒情,但不能被景所控,滲透了寫作的方法指導,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內化。

《別董大》教案設計 篇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古詩三首之《別董大》

  學習目標

  1、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

  3、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內心的獨特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感受詩境。

  1、播放歌曲《送別》。(板書:別)

  2、送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古人就把這種種別離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詩。

  3、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送別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詩人高適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嗎?(補板書:董大)

  4、請大家翻開課本,自己小聲地讀讀古詩,把它讀正確、讀通順了。

  5、指名讀,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6、通過自學,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什么?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請大家再次回到課本,借助注釋,看看能不能自己讀懂詩句。

  2、你讀懂了哪句詩,你就說哪一句。

  3、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4、品讀前兩句。師:詩人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送別好朋友的呢?

  (1)指名讀前兩句詩并說理解。

  (2)你從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指導感情朗讀這前兩句詩。讀出自己的理解。(結合教師范讀)

  5、品讀后兩句

  (1)指名讀。

  (2)聽了這樣的話語,董大還繼續陷入無邊無際的憂愁之中嗎?

  (3)從這真情的話語中,你體會高適對董大的鼓勵了嗎?高適會對董大怎么說。

  6、感受著這樣一番肺腑之言,此時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會對詩人高適說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失落,都會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們可以對他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背誦古詩。感受著這對朋友的深情,我們心潮澎湃。現在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么?

  三、對比參讀,感悟詩蘊。

  1、生比較,指名匯報。

  2、匯報交流。

  板書設計

  別董大

  白日熏,天色昏黃

  莫愁,不要發愁

《別董大》教案設計(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別董大》教學案例(精選12篇)

    一、回顧復習,導入新課1.學生背誦《渭城曲》,復習該詩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2. 相見時難別亦難,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是畫,有人說離別是淚水。...

  • 《別董大》教案(精選14篇)

    學習目標:1.學會曛這個生字。2.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3.品味語言,讀中悟情。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4.有感情的朗讀,并能熟讀成誦。教學重難點: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品味詩境,讀中悟情。...

  • 《別董大》一詩質疑(精選16篇)

    今日教學《古詩三首》,因《楓橋夜泊》已于學習《積累.運用》時配合《夜書所見》一詩學完,故剩余《別董大》和《暮江吟》未完成。《暮江吟》一詩在突破“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個描述自然景觀的詩句之后,學生在理解上難度不大。...

  • 《別董大》教學課件(精選13篇)

    一、 激情導語師:同學們,有這樣一句歌詞:相見時難別亦難這離別的歌詞聽來讓人心傷,所以有人說離別是歌,離別是畫,也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更有人說離別是詩。你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別董大》教學實錄(通用14篇)

    師:同學好,今天由我來為大家上一堂課,希望通過這節課可以和大家成為好朋友,大家愿意接受我這個大朋友嗎?古代詩人總是以詩會友,既然我們已成為朋友,那咱們也來以詩助興,來一個背詩比好嗎?咱們來背一背與朋友有關的古詩。...

  • 《別董大》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古詩三首之《別董大》。【教學理念】設計古詩主題教學,運用詩意語文的構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與自我的心靈對話。...

  • 《別董大》一詩質疑(通用15篇)

    今日教學《古詩三首》,因《楓橋夜泊》已于學習《積累.運用》時配合《夜書所見》一詩學完,故剩余《別董大》和《暮江吟》未完成。《暮江吟》一詩在突破“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個描述自然景觀的詩句之后,學生在理解上難度不大。...

  • 《別董大》教學課件(通用16篇)

    一、 激情導語師:同學們,有這樣一句歌詞:相見時難別亦難這離別的歌詞聽來讓人心傷,所以有人說離別是歌,離別是畫,也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更有人說離別是詩。你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別董大》教學實錄(精選14篇)

    課前播放歌曲《送別》,讓學生沉浸送別的氛圍。一、陳述導入,引入新課師: 相見時難別亦難同學們,有人說離別是詩、是歌、是畫,是淚水。在詩人高適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別董大(課前板書)師:、對于董大,你有哪些了解?生...

  • 《別董大》教學案例(通用14篇)

    一、回顧復習,導入新課1.學生背誦《渭城曲》,復習該詩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2. 相見時難別亦難,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是畫,有人說離別是淚水。...

  • 語文 - 以詩育德 健全人格——《別董大》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選用文章:《別董大》、《一只螞蟻》、《鳥的故事》、《扭轉困境》。設計理念: 本課旨在古詩教學中嘗試主題性閱讀,通過閱讀三篇圍繞主題的現代短文,促使學生在不斷的閱讀對話中,拉近時空距離,從而輔助學生對古詩的感知,讓學生對古詩...

  • 《別董大》賞析(通用12篇)

    別董大[唐]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注釋】董大:唐玄宗時代著名的藝人董庭蘭,善彈琴,被譽為古琴王子。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曛:日色昏暗。這里是說天空陰云密布,太陽黯然無光。...

  • 《別董大》教案(精選12篇)

    一、引入:1、同學們,唐詩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這節課我們就要學習其中的一首。先回憶一下,我們平時學詩的步驟是怎樣的?2、好,我們就按這樣的步驟來學習這首詩。來,讀讀題目。...

  • 《別董大》教堂實錄(精選14篇)

    一、復習《楓橋夜泊》,引入新課。師:有感情地背誦《楓橋夜泊》。從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通過讀,可以獲取很多信息。通過讀,可以理解詩句大意;通過讀,可以想象畫面;通過讀,可以體會詩人感情。...

  • 《別董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2.品味語言,想象詩中描繪的送別情景。在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3.有感情的朗讀并能背誦。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播放歌曲《送別》,教師誦讀李叔同的《送別》。...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高清一区 | 在线观看美女av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 | 清纯国语对白videoshdcom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 激情aⅴ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91porn |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网站不再 | 粉嫩呦福利视频导航大全 | 无套内射AV五十区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 | 国产酒店自拍 | 992tv在线观看 | 欧美精选午夜久久久乱码6080 | 青椒国产97在线熟女 | 中国CHAIN同志GAY片国产 | 篱笆女人狗电视连续剧第一部 | 国产成人三区 | 午夜剧场图片亚洲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欧美在线另类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 亚洲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 久久精品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夜夜躁 | 国产高潮呻吟久久渣男片 | 国产明星裸体无码XXXX视频 | www.成人69.com | 亚州精品av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涩爱 |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A片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免费欧美精品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一区 | 国内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青青草国内自拍 | 四虎在线看 | 337P粉嫩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 少妇WWWB搡BBB搡BBB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