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節 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教案
第七章 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三節 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香港、澳門的位置、范圍組成、自然環境特點和面積、人口特點;結合史實認識香港、澳門的殖民歷史,以及回歸的時間和意義;掌握香港、澳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與內地的密切合作。2.過程與方法學生課外收集資料,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比較法介紹香港和澳門的概況。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香港、澳門的回歸,深刻體會香港、澳門與祖國大家庭的血緣關系所筑就的愛國情感。教學重點香港、澳門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與內地經濟的密切聯系和意義教學難點香港、澳門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與內地經濟的密切聯系和意義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播放香港和澳門回歸時的盛況視頻]師: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也是我們這節課要重點學習的兩個省級行政區。身在珠江三角洲的我們對于香港和澳門一點都不陌生,我們會看香港的電視劇,聽香港歌星的歌曲,而且有很多同學已經去過香港、澳門或有親人住在香港和澳門。有哪些同學已經去過香港或澳門呢?說說你們在香港、澳門的所見所聞所想吧!生:略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介紹香港和澳門的視頻,來認識并比較香港和澳門的基本概況。生:觀看視頻,認識香港、澳門,歸納香港和澳門在位置、范圍、面積、人口、自然環境、殃民歷史、回歸過程、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基本概況。師:剛才看視頻,我們都看到了香港和澳門的城市景觀,最大的感覺是香港和澳門很多高樓大廈。為什么在香港、澳門要建這么多高樓大廈呢?除了是因為經濟發達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生:香港和澳門面積小,而且主要以山地為主,人多地少,建高層建筑可以在有限的空間里容納更多的人。師:回答得很好。現在我們結合剛才視頻中介紹的香港、澳門的面積和人口數據,計算香港和澳門的人口密度。生:計算人口密度,以數據表明港澳地區人多地少。師:港澳地區人多地少,為了解決這問題,除了興建高層建筑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嗎?生:填海造陸。[多媒體展示港澳地區填海造陸,向海洋要空間的具體例子:澳門機場、香港維多利亞港寬度的縮窄等等][多媒體展示關于cepa的新聞資料]生:結合老師展示的資料,了解港澳與內地,特別是泛珠三角區域的緊密合作和互相促進作用。板書設計第七章 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第三節 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一、香港、澳門的基本概況比較
香港
澳門
位置
珠江口東側,鄰近深圳
珠江口西側,鄰近珠海
組成主體
香港島、九龍、新界
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島
曾被何國侵占
英國
葡萄牙
回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區花
紫荊花
蓮花
經濟特點經濟發達,服務型經濟,是著名國際貿易、航運、旅游、信息中心經濟發達,四大支柱:旅游博彩業、出口加工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建筑業、被稱為“東方蒙特卡羅”二、港澳面積、人口特點:人多地少 解決措施:“上天下海”三、港澳與內地的密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