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課二歷史紀錄大家談
被采訪者:當我們真正投入到歷史事件中時,我們越來越真切地感覺到外交家們的高超智慧,以及他們為我國外交事業付出的艱辛努力,但我們感觸最深的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興奮和驕傲,這種自豪、興奮和驕傲只能體會,無法用語言表達,現在我才真正理解喬部長仰天開懷大笑的感覺。經過這次體驗,我更堅定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增強了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爭取真正成為一名為祖國外交事業做貢獻的外交工作者。
主持人:數據最能說話,下面請第四小組的同學為我們展示他們的活動成果:新中國成立后,與我國建交國家數量統計表。
第四小組代表:新中國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從當時兩個陣營嚴重對峙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重大外交決策,徹底清除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勢力,同社會主義國家和其他友好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同蘇聯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國還同印度和緬甸共同倡導舉世聞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萬隆會議。中國以嶄新的面貌活躍在國際舞臺上。
從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我國大力支持亞非拉人民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正義斗爭,加強同它們的政治、經濟合作。中國不斷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同一些鄰國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隨著中法建交,中國同西歐國家的關系也取得了進展。在這一時期,新中國迎來同外國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七十年代,美蘇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局面。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中國堅決反對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不斷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同時大力發展同其他發達國家的關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兩國關系取得重大突破。隨著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進入八十年代,鄧小平繼承毛澤東、周恩來外交思想,對國際形勢做出了新的判斷,并據此調整了對外戰略,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國際事務中堅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中國的對外關系得到了全面發展,國際地位大為加強。
九十年代,國際形勢發生急劇變化。面對國際風云變幻,以為核心的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鄧小平外交思想,冷靜觀察,從容應對,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堅定不移地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加強。
中國外交走過了五十多年的光輝歷程。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學生代表運用多媒體展示平臺,邊推出表格,邊介紹上述特征。
新中國成立后,與我國建交國家數量統計表(截止到xx年11月)
主持人:有比較才有發言權。下面請第五小組同學,為我們展示新舊中國外交天地之別的具體表現。
第五小組代表:我們發現,新舊中國外交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首先,在國際地位方面,舊中國沒有任何國際地位,任人欺凌,是一個半殖民地的國家,政府成為列強侵華的工具;而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以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屹立于國際舞臺。其次,在外交關系方面,舊中國是屈辱外交,西方大國不斷發動侵華戰爭,而每一次侵華戰爭,基本都以中國失敗而結束,中國被迫同侵略者簽訂不平等條約,列強不斷擴大在中國的侵略權益;新中國一改舊中國外交的恥辱狀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推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系。最后,在外交結果方面,舊中國除了深受列強侵略外,幾乎沒有取得維護中華民族利益的成果;新中國建立后,在外交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但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維護了國家領土等主權的完整,收回了舊中國失去的權益,用“一國兩制”的原則,收回了香港和澳門地區,洗刷了舊中國的恥辱,而且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日益成為國際強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