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教案
。ǔ鍪静牧,引導學生分析大戰的后果)
美國的億萬富翁們……發財最多。他們把所有的國家,甚至最富有的國家,都變成了向自己進貢的國家。他們掠奪了數千億美元……每一塊美元都有血跡,都有一千萬死者和二千萬傷者……所灑下的鮮血。
──列寧《給美國工人的信》
材料說明了什么?
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
教師講授:這場大戰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損害,卻給壟斷資產階級帶來了巨額利潤。但與戰爭發動者的愿望相反,戰爭促進了各國人民的覺醒和革命運動的高漲。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沙皇俄國、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等四大帝國崩潰了,英法也遭到嚴重削弱,這是帝國主義國家始料不及的。
教師:想一想,大戰為什么會爆發?主要參戰國家都是些怎樣的國家?各國參戰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戰產生怎樣的后果?從這些方面出發,分析一下這次大戰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
學生:相互討論,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出示材料
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戰爭,從雙方來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即侵略的、掠奪的、強盜的)戰爭。
──列寧《列寧選集》第732頁
。鞔_)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教師歸納:①從戰爭的起因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各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必然結果,是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發動的;②戰爭過程中,各帝國主義國家提出的戰爭目標和瓜分領土的要求,露骨地顯示了這次戰爭的侵略性質。如德國要求奪取英國、法國、比利時、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把勢力擴張到南美,同時擴大其在巴爾干的勢力。英國的目的是為了打敗德國,保持世界霸權地位,奪取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日本是為了搶占德國在中國和太平洋的勢力范圍和殖民地等等。
這節課到這兒就都講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還遠遠沒有結束。戰爭總是殘酷的,和平總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珍視和平、熱愛和平。
課堂小結: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英、法、日、俄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由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重重,逐漸形成同盟國、協約國兩大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國際關系日趨緊張,最終引發了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它給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