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全冊2
四、知識鏈接
孫中山(1866—1925年),名文,號逸仙,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人。1894年在檀香山組織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次年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會,準備在廣州起義,事泄未成。1897年在日本奔走革命時化名中山樵,此后即以孫中山見稱于世。19xx年派人至惠州發動起義。19xx年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提出三民主義學說。19xx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后,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xx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誓就職。2月13日,因革命黨人與袁世凱妥協,被迫辭去大總統職務。其后領導“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屢經失敗。1924年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宣言,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遺體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五、看書總結知識結構
興起:孫中山創建興中會
創建同盟會
發展 三民主義的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展武裝起義
武昌起義(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
高潮:
中華民國成立(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_)
結局: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積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消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問題探究
1. 結合課本,完成下列表格。
名稱 時間 地點 創建人 性質
興中會
中國同盟會
2. 如何理解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
平均地權”?
3. 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有何關系?
4. 為什么武昌起義又稱為“辛亥革命”?
5. 有人說:“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你同意這種
說法嗎?為什么?
七、目標檢測
1、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 )
a.興中會 b.華興會 c.光復會 d.中國同盟會
2、同盟會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里
“韃虜”指的是( )
a.西方列強 b.滿清貴族 c.滿族人民 d.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