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全冊2
6.史學界認為: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主要是就其
( )
a.是一場文化運動來說的 b.作為反復辟運動來說的
c.要求民主與科學來說的 d.作為反封建運動來說的
7、觀察人物圖片,回答問題
(1) 圖片中的四位歷史人物分別是誰?
(2) 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分別談談他們對中國近代化所做的貢獻。
(3)你知道圖片c中人物創辦的宣傳新思想的刊物嗎?
八、如果你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其他質疑的問題,請寫在下面。
九、作業布置
1.記憶和理解第9課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
2.預習第10課《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將導學案內容
補充完整。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一、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五四運動的背景、內容(時、地、人、口號等)、結果及其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意義
掌 握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概況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觀察再造場景 從課文和插圖、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現五四運動的時代背景,探索其對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所起的作用
討論分析理解概念 從五四運動的傳單、口號分析其性質,理解其精神;從中共一大、二大的召開,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
構建宏觀知識結構 五四運動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它屬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共的成立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五四青年表現出來的斗爭精神是極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當繼承光榮傳統,奮發學習,矢志完成民族復興大業
思想意識 中國的資產階級天生軟弱妥協,無法完成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中國革命需要建立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教學難點: 對于五四精神和中國共產黨誕生意義的理解
三、學法指導
1.本課可以問題入手,通過再造歷史場景、創設新情境、充分運用圖表等
歷史材料等途徑,引導學生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2.鞏固和完善已有的學習方法,如觀察圖片史料的方法、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評價歷史事物的方法等。建議在相應教學環節中, 設計如“觀察圖片史料分為幾步”等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習步驟,以鞏固和完善已
有的學習方法。
四、知識鏈接
“和平會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勝國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行國際“和平會議”(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參加者有英、法、美、日、意等27個戰勝國,蘇俄未被邀請參加。因這次會議在法國巴黎召開,也稱“巴黎和會”。帝國主義者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瓜分戰敗國的領土和反對蘇俄。中國在這次大戰中參加英、美、法等協約國方面對德作戰,曾派出20萬華工參加戰爭勤務,所以作為戰勝國也參加了和會。會議為英、法、美三國操縱,經過激烈的爭吵,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國聯盟約》,還秘密擬定了武裝干涉蘇俄、瓜分蘇俄領土的計劃。會議還無理地決定將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這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巴黎和會實際上是在帝國主義大國操縱下宰割戰敗國,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