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掌握“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含義以及香港、澳門回歸的基本史實和歷史意義,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利用課件的展示出示有關資料輔助教學,通過多種情景的創設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
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
三、教學難點
“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介紹的是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介紹了“一國兩制”的構想提出及其含義,港、澳回歸的歷程及意義,教材選取的材料比較典型對學生比較有感染力且非常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六、學生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及合作探究的能力,結合本課輔助資料的出示及課堂多種情景的創設和活動開展,應該能比較順利的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七教學過程
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設
置
情
境
導
入
新
課 老師向學生展示香港和澳門的區徽
提出問題:同學們認識這兩幅圖案嗎?
學生的回答基礎上引出:港、澳兩地曾一度被殖民統治者占領,它們是怎樣收回的?它們的回歸有什么意義?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學生看圖案
說出兩圖案的名稱、含義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明確
目標 用多媒體展示本課學習目標 一位學生讀目標 明確學習任務,有的放矢。
回顧
歷史 出示問題:
近代史上,香港和澳門分別是怎樣被殖民統治者占領的?
學生回答的同時出示圖片分別展示兩地被占的過程:
1、 香港地區形式圖
2、 澳門地區形式圖 學生回顧歷史思考交流
分別回答兩地被占的過程
追溯歷史歷史
掌握由來
理清史實
創設情 境學習知 識 創設情境:設身處地尋方案
提出問題:1、港、澳地區在多年的殖民統治下的發展與大陸有哪些不同?
2、 考慮兩地的實際,你能為回歸找尋一條合適的方案嗎?
據生的回答引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學生充分思考、交流說出不同
充分思考探尋方案
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涉及此環節一是為調節課堂氣氛,二是引出本課的第二個框題
引
導
探
究 提出問題:
一國兩制 偉大構想的提出者?
其含義是?影響是?
結合學生的回答同時出示知識圖示 學生根據課本知識回答
結合圖示的展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先從理性上認識知識系統知識
再現
歷史 展示一組圖片和資料
1、1982年鄧小平主席與撒切爾夫人會談圖
2、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圖
播放視頻:《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片段
學生在觀看資料
觀看視頻 身臨其境感受歷史
圖片及資料的展示讓學生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歷史,引發學習興趣
記者
在線
思維
延伸 創設情境:假如你是一位經歷過香港回歸的市民,你對香港的割占和回歸有何感想?
組織學生選出一位學生充當記者,進行即時采訪
一名學生充當記者即時采訪
其余學生稍作準備充當被采訪的香港市民
談出自己的感想 鍛煉學生的組織、表達等多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