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12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香港和澳門回歸。
2.能力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香港、澳門的回歸,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過的內容,總結出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香港、澳門的回歸,深刻體會香港、澳門與祖國大家庭的血緣關系所筑就的愛國情感;只有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中國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中國才可能真正地實現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香港和澳門回歸,洗雪了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將開創祖國內地和香港及澳門共同繁榮發展的新未來。
【教學重點】香港和澳門回歸。
【教學難點】“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制作。
【教學方法】多媒體展示法、縱向聯系法、討論探究法、情境再現法。
【學法指導】
1.通過多種途徑查詢相關資料、圖片。
2.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演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過程,并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地圖,形成形象的歷史概念,識記歷史知識的基本能力。
3.通過指導學生討論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使學生養成自己分析問題、歸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初步的能力。
4.通過再現中英談判、香港澳門回歸的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多媒體片斷:“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教師:這首歌曲與什么事件有關?
學生:澳門回歸。
教師: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就是──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二、合作探究
歷史
教師出示:香港、澳門區域圖
教師 :香港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它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學生:由香港島、九龍司地方一區和“新界”三個部分組成。
教師:請同學們結合已學過的知識,想一想香港問題的由來?
學生:1841年英軍占領香港島。(教師出示右圖)
學生: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
學生: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強迫清政府簽定中英《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
學生:1898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新界”地區99年,從而實現了對整個香港地區的占領。
教師:下面哪位學生能夠演示一下香港的組成部分及不同時期強占的地方?
學生:利用多媒體演示。
教師:澳門歷來是中國領土。1535年,葡萄牙人賄賂廣東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門碼頭停靠船舶和進行貿易的權利。1553年,葡人以曝曬水浸貨物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年起在澳門定居。鴉片戰爭后,葡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島和路環島。1887年葡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北京條約》,其中塞進了葡“永駐管理澳門”的條款。
教師:19xx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后的歷屆中國政府都沒有承認過這些不平等條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和平解決。
構想
教師:實現祖國統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是誰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