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內容是“一國兩制”構想以及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和意義。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是中國現代史的大事。順利回歸說明中國開始強大起來,能夠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教材。港澳回歸,為最終實現祖國的統一,實現中國臺灣的回歸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一國兩制”的提出和含義;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時間及意義。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和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過的內容,總結出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地圖展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過程,讓學生形成直觀形象,培養學生識記歷史的基本能力。
2.組織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探究討論,養成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中國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中國才可能真正地實現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最終實現中國臺灣的回歸,洗雪了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將開創祖國內地和香港及澳門共同繁榮發展的新未來。
【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 重點: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
二、 難點:“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
【教學方法】
多媒體展示法、縱向聯系法、討論探究法、情境再現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相關音像資料、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設置情境,多媒體播放圖片)
同學們,1997年7月1日,是一個令億萬中國人永遠難以忘懷的日子,這一天,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日子, 1997年6月30日晚,十萬群眾聚集在天安門廣場,隆重慶祝香港回歸這令中華兒女歡欣鼓舞的歷史時刻。那時的天安門廣場,華燈流光溢彩,人如海,歌如潮。香港問題的由來是怎樣的呢?香港又是怎樣回歸祖國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方面的內容。〔板書〕第12課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教授新課: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方面的內容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板書)
1.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板書)
合作探究一:要探尋香港、澳門的回歸,首先要了解她們是怎樣離開祖國懷抱的?兩地的淪喪,說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假如你是當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
(1)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組成,它是英國殖民者使用戰爭手段,通過強迫清政府先后簽訂三個不平等條約,強行割讓和租借去的。先是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8月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然后是1856年10月,英國又聯合法國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割占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界限街以南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后,西方列強競相在華劃分“勢力范圍”,英國又于1898年6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個島嶼(后統稱“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 期滿。十分明顯,上述三個條約都是英國武裝侵略的產物,都是不平等條約。辛亥革命之后的歷屆政府也都不承認這些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