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1)“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解決中國臺灣問題,恢復行使香港、澳門主權,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而制定的一項重要戰略方針。這項方針的內涵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統一主權的社會主義國家里,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占中國絕大多數的主體部分—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中國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1982年12月,第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在必要時設立特別行政區。這樣,“一國兩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確認。
(2)“一國兩制”尊重了港澳臺的歷史和現實,有利于保證它們的穩定、繁榮與發展,得到海峽兩岸人民的贊同,為和平解決中國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創造了條件;其次“一國兩制”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開辟了途徑;“一國兩制”也有利于國家的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也為解決一些國際爭端提供了范例。
過渡:“一國兩制”的提出,剛開始是為了解決中國臺灣問題的,但是首先在香港問題的解決上得到了驗證。不久,澳門問題的解決也證明了它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構想。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本課的第二個問題。
二、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板書)
1.中英、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
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鄧小平關于香港問題的論述。
講解:現在我們有了好的想法就要付諸實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國兩制”方針的實踐,從1892年6月中國開始于英國展開了收回香港問題的談判,整個談判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是1982年9月撒切爾夫人訪華到1983年6月,英國提出繼續統治香港,不肯歸還。撒切爾夫人認為,按照國際法的慣例,這三個條約至今仍然有效。1997年,中國只能收回租借出去的新界的主權,香港島和九龍應另當別論。對此,小平同志明確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沒有回旋余地,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中國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和九龍。如果中國在1997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后還不能把香港收回來,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待,甚至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 “中國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談判收回。如果談不成,中國也要收回。”由于結束殖民主義已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面對崛起的中國,英國最后還是采取了比較明智的態度。第二階段是從1983年7月到1984年9月,英國企圖以主權換治權,主張1997年以后繼續發揮英國在香港行政管治中的作用。對此,我國政府仍然寸步不讓。因為主權和治權是不容分割的,經過反復較量,英方不得不接受中國提出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案,放棄了對香港治權的要求。中英談判歷時兩年,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1984年12月19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了關于香港問題的簽約儀式,中英兩國首腦在北京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即《中英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于1997年7月1日起,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英國政府屆時將香港交還中國。中國收回香港主權后,中國政府在香港設立特別行政區,直轄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政府管轄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后,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