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設計
學生準備|:在老師的指導下,課外查閱有關資料并對資料進行處理。練習講述故事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一節我們學習了《北伐戰爭》,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大大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就在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然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們學習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講授新課:
一、八一南昌起義:
本目要從以下四方面讓學生把握課文。
1、南昌起義爆發的歷史背景:
教師指出: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暴力清黨,以極端殘酷的手段鎮壓革命人民,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達31萬多人。
提出問題:你認為從大革命的失敗中,共產黨人應該吸取什么教訓?(沒有自己革命武裝)從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里,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為了挽救革命,中共決定用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
2、南昌起義的過程:
首先,播放南昌起義的錄像,要求學生講述南昌起義的基本過程,包括南昌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人,起因、經過、結果等讓學生掌握起義的領導人。指導學生看書: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1927年7月下旬,中共派周恩來擔任南昌方面的前敵委員會書記,負責籌劃和領導這次起義。7月21日,周恩來由武漢秘密到達南昌。26日,賀龍、葉挺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和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開進南昌。27日,周恩來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成立了由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的起義總指揮部,部署起義計劃。
然后,鼓勵學生講述南昌起義的經過。8月1日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直接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余人在南昌宣布起義。由于部署嚴密,對敵軍進行突然襲擊,僅五個小時的激戰,就全殲守敵,占領南昌。起義勝利后,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下轄三個軍,任命賀龍為代總指揮,葉挺為代前敵總指揮。一支由無產階級獨立領導的軍隊誕生了。8月3日至7日,起義部隊按照預定計劃,相繼撤離南昌,經過贛南、閩西,直奔廣東潮汕,途中遭到優勢敵軍圍攻而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一部分進人梅陸豐地區,與當地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移到湘南開展游擊戰。
3、南昌起義的歷史地位:
啟發學生思考:
南昌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對于中共來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它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的武裝斗爭,是反抗國民黨叛變革命、實施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人民軍隊的創建。
你能說出:為什么我國將南昌起義紀念日定為建軍節嗎?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的光榮節日。
4、南昌起義的教訓:
簡單介紹南昌起義的教訓。受俄國革命模式的影響,起義以奪取敵人力量強大的大城市為目標,沒有深人農村,發動土地革命,武裝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