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設計
第二,長征的傳奇故事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最后組織學生討論紅軍長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如何學習長征精神?
3、小結:
以問題的形式和學生一起重溫課本的主要內容。為什么以“八一”作為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紅軍為什么要長征?
4、課堂練習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南昌起義的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
a. 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b.為爭取革命新局面的到來創造了條件
c.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d.保存了黨和紅軍的骨干力量
2、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
a.中央革命根據地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d.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3、毛澤東之所以選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是因為①離大城市較運,敵人統治力量薄弱②群眾基礎較好③那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④附近農產品豐富,便于籌糧籌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27年,毛澤東在一首詩里這樣寫到:“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飶]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边@首詞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井岡山會師
d.廣州起義
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
請回答:
(1)這是什么時期的歌謠?
(2)這首歌謠說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問題?
6、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板書設計:第十五課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義
二、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
三、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
課后反思:
本節課知識容量較大,包括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三大部分內容,以往都是需要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現在要在一堂課中完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就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平均用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課堂就會忙亂而無條理,也不利于學生的了解掌握。所以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從課程標準對本課內容標準的規定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確定本課講什么、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明確一點,就是不能貪多、貪全、貪深,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整體效果較好。另外我想,如果用一節課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確實有困難,也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可以將紅軍長征的部分內容如紅軍長征的故事、對長征精神的理解等放到后面“圖說紅軍長征”的活動課中,經過這樣的處理,就分散了難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研員點評】本課教學內容較多,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很好的把握課堂的難易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而且利用本節涉及的革命家故事較多,對紅軍長征內容學生已有所了解這些特點,布置學生課前搜集資料、練習講述故事等,課堂中指導學生將這些故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地串連起來,既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也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故事性、趣味性,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