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學生介紹譚嗣同的事跡。
小組討論后,展開辯論。
辯論時,學生可充分發表意見,小組成員隨時補充,有的學生回答可能很片面,教師要引導學生一分為二看問題,學生在爭辯中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戊戌變法的內容我們已經講完了,回顧知識要點,三分鐘快速記憶,出示測試題。
學生快速記憶。教師指導學生搶答。
及時鞏固知識,注意鼓勵學生。
戊戌變法失敗了,讓我們從當時的現實出發,來探討: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小組討論歸納,代表發言。
①維新派力量小。
②頑固派勢力強大。
②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引導學生從力量對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提高學生分析、歸納問題能力。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所進行的改良運動,是愛國的、進步的,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巨大進步。
引導學生從歷史發展高度來看戊戌變法是否符合歷史發展潮流。
總結本課內容:哪個小組準備了小結?下面看老師的歌謠小結。
公車上書給皇帝,
維新變法運動起。
《中外紀聞》強學會,
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緒詔書要變革,
救亡圖強改現狀。
維新百日終失敗,
愛國憂民精神揚。
學生齊讀或齊唱小結,記憶知識要點。
學生準備小結則用,沒準備則看老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