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教案設計
教師引導:在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中,究竟哪一方的決定是站在全民族利益的基礎上考慮的?究竟西安事變應該怎樣解決?由此導出中國共產黨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4.小循環反饋。
討論
1.西安事變爆發后,許多人主張殺死蔣介石,而中共決定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這是為什么?
2.有人認為張學良兵諫蔣介石,發動西安事變,再次扭轉中國歷史的走向,成為民族英雄。然而也有另一種觀點,有人說“成也張學良,敗也張學良”,甚至說他是“千古罪人”,針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你贊成哪一種觀點,請說出你的觀點。
(設計說明:通過這兩個討論題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對西安事變形成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小結
教師總結: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無數先烈用自己的鮮血、生命捍衛了自己愛國的信念,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置自身的安危于不顧,以民族大義為先,發動了西安事變,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他們都是愛國的。而在和平時代的今天,愛國可以包含哪些新的內容?我們又應該為國家做些什么?
〖教案點評〗
該課在設計時,教師嘗試營造一種教學互動的積極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去把握歷史人物的心理,了解歷史,拉近學生與歷史人物的距離,形成歷史與現實的近距離接觸。通過多種教學環節的設置,如音樂、情境的特定想像、歷史滑稽劇的表演等,使學生透視歷史,體驗和感悟歷史。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體味“國家的榮辱與個人的責任”,體現了“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教育思想,適應了歷史課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