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教案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們現在農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嗎?他和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為黨和政府為 “三農”建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嗎?
五、鞏固歸納:
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改革 歷史意義
農民無地 頒布《土地改革法》
阻礙農村經濟 基本內容 廢除、鞏固、解放、準備
和社會發展
六、能力訓練:
1、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
a.《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憲法》
2、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底 d.1953年
3、下列選項中,屬于土地改革意義的是( )
①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 土地改革后,農民分子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他們早出晚歸,積肥、修堤,添置耕牛和農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九萬八千多個,修堤壩二萬二千多座,修溝渠四千多公里,受益田地七百五十萬畝。遼寧全縣二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一千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糧食產量不斷增加。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000萬噸,比1949年增長26.9%。
(1)依據材料所述,說說土地改革的意義。
(2)解放后,土地改革以哪一年頒布的什么法為指導?
(六)當堂反思: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
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
【課程標準】
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教學目標
基礎
知識
了 解
“一五”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掌 握
“一五”的主要任務(從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聯系理解
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說明“一五”期間我國交通運輸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點
歸納分析
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
情感
態度
價值
觀
愛黨情感
“一五”計劃的提前超額完成,使我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證明了中共在經濟建設方面“進京趕考”的成績斐然
唯物史觀
全國人大的召開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已經基本形成
學習目標:
1、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
2、掌握“一五”計劃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并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