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難中的抗爭導學案
為了走私的便利,曾在香港當局領過執照,但已過期失效。中國水師搜查走私船,捕走中國水手,純屬中國內政。但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卻借口該船曾在香港注冊,領有執照,硬說是英國船。他還無中生有的捏造說,中國水師上船后曾扯下船上的英國旗,侮辱了英國。因此,他向兩廣總督葉名琛發出強硬照會,無理要求立即送回被扣的全部人犯,還要向英國道歉和賠償。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10月23日,英國海軍上將西馬糜各里率領英國軍艦突入省河,向廣州進攻,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大敵當前,兩廣總督葉名琛一味妥協,下令不許還擊。 10月29日,英軍攻入廣州城,葉名琛慌忙逃命。
1857年春,“亞羅”號事件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大資產階級掀起戰爭叫囂,英國議會通過了擴大侵華戰爭的提案。3月,英國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專使,率領一支陸海軍來中國;同時向法、美、俄等國發出照會,提議聯合出兵,迫使清政府簽訂新的不平等條約。10月,法國拿破侖第三(即路易•波拿巴)也借口“馬神甫事件”(即“西林教案”)任命葛羅為全權公使,率領一支侵略軍,打著為“保衛圣教而戰”的幌子,繼英軍之后開到中國。美國和俄國也同意英國的提議,積極支持英、法發動新的侵華戰爭。
這樣,四個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基于共同的利益,暫時結成了聯合侵華陣線,進一步擴大由英國首先挑起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0月,額爾金和葛羅先后率領艦隊到達香港。美國全權公使列衛廉和俄國公使普提雅廷紛紛趕到香港,與英、法合謀,研究侵華策略。
12月,英、法組成聯軍,共5600多人。12月12日,英、法代表分別向兩廣總督葉名琛發出照會,要求進入廣州城談判“修約”、“賠償損失”,并限10天內答復,不然,則向廣州進攻。葉名琛既不理睬英、法照會,也不作任何戰守準備。12月28日,英法聯軍炮擊廣州城,葉名琛逃跑,廣州將軍穆克德納和廣東巡撫柏貴無恥投降。30日,廣州又一次被英法聯軍占領。占領廣州并不是侵略者的最終目的。
1858年4月,英、法、美、俄等國軍艦陸續北上來到大沽。5月20日上午8時,英法聯軍照會清政府,限令清軍在兩小時內交出大沽炮臺。清政府不予理會。兩小時后,英法聯軍悍然以數十只小汽輪和舢板闖進大沽口,向大沽炮臺發動猛烈攻擊。守炮臺的愛國官兵奮起反抗,給侵略者以迎頭痛擊。但終因防御薄弱,力量相差懸殊,大沽當天被占。26日,英法聯軍到達天津城外,清政府急忙于29日派大學士桂良和吏部尚書花紗納到天津,與英、法等國代表談判,并于6月26日和27日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
咸豐皇帝
英、法等國得寸進尺,又以到北京換約為名,準備擴大侵華戰爭。1860年春,英、法軍艦陸續開到中國,并于7月底再次集結大沽口外。8月1日,英法聯軍攻占北塘,14日攻占塘沽,21日又攻占大沽,24日進入天津。清政府急忙派桂良和恒福到天津求和。但侵略者存心要攻占北京,在談判中漫天要價,不斷節外生枝,使談判失敗,英法聯軍逼近北京。9月18日,英法聯軍攻陷張家灣和通州,21日攻下八里橋。 咸豐皇帝嚇破了膽,派他六弟恭親王奕䜣為欽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議。22日清晨,咸豐皇帝帶著后妃、皇子、親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