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難中的抗爭導學案
那么,鴉片戰爭給中國造成的影響又如何呢?戰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戰后,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巨大權益:中國領土喪失,中國主權遭破壞;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品源源不斷地傾銷中國市 場,中國經濟遭到扼殺,中國從此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除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更加尖銳外,還增添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中國人民被迫肩負起反帝反封建的雙重革命任務,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再將《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聯系《南京條約》加以比較分析,可以進一步認清列強們得寸進尺的強盜嘴臉和清政府步步退讓的腐敗無能,《天津條約》簽訂前,外國與清政府辦理外交事務,是由兩廣總督出面的,而簽約后,外國公使則直接控 制清政府,干涉中國內政,清王朝開始逐步蛻變為傀儡政權,成為列強鎮壓人民革命的工具,《南京條約》規 定的“五口通商”,只限于東南沿海地區,而《天津條約》中的“十口通商”,卻擴大北至營口,南至海南島的瓊州,而且還深入到中國內地——長江中游的漢口,它表明西方列強鯨吞中國已逐步深入,第二次鴉片戰爭 擴大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掠奪的侵略權益,使鴉片輸入合法化,達到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的目的,外國船艦 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使侵略者取得內河航行權,侵略者特權不斷升級,這是《南京條約》中所沒有的,《南京條約》中把香港島割給英國,《北京條約》又把九龍司拱手相讓,等等,這些事實都佐證第一次鴉片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開頭,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其共性是資本主義列強向外侵略擴張,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民族恥辱和災難,
兩次鴉片戰爭還給俺們共同的教訓和啟示:鎖國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國近百年史是貧窮落后屈辱挨打的歷史,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史,作為中華民族的每個成員,要熱愛自己的祖國,要解祖國的過去,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創建美好的明天,當今世界,列強林立,以強凌弱,以富欺窮的霸權主義行徑并未改變,亡我之心沒變,要維護中華民族獨立主權和民族尊嚴,必須振興中華,堅持改革開放,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現狀。
【歸納整理】 本課講述的“劫難”與“抗爭”分別包括哪些事件?
火燒圓明園
俄國趁火打劫
太平軍痛打洋槍隊
左宗棠收復新疆
【拓展練習】
1.(•浙江臺州)圓明園遺跡靜靜地向世人述說著歷史恥辱,百余年前這一世界名園遭受 野蠻的劫掠焚毀,淪為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