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八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
3. 除了保護色,動物的警戒色和擬態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1859年《物種的起源》。
5、自然選擇的內容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6. 達爾文認為,在自然界,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夠產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
7. 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其中有許多變異是能夠遺傳的,這些不斷發生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8. 變異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變異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后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易被淘汰。
9. 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
10、生物的進化: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內因)和自然選擇(外因,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不斷進化。
11、自然選擇是長期且連續的過程,自然選擇使不斷變化的生物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12、家養的動物與同種的野生動物相比,往往會發生較大的變異。原因是:這是人工選擇的結果。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有目的的選擇,叫人工選擇。選擇速度快。
第八單元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第一節、傳染病及其預防
1.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2.傳染病的特點:傳染性、流行性等,傳染性最強的時期是在患病初期。
3.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都流行不起來。
(1)傳染源:指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如①傳染病患者②病原體攜帶者③受感染的動物
(2)傳播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水傳播、接觸傳播等;
(3)易感人群: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4.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控制傳染源:①對病人實行“5早”(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診斷、早隔離)②對受感染的動物及時處理(掩埋、焚燒、殺滅等)
(2)切斷傳播途徑①加強飲食管理②講衛生、常消毒③消滅媒介動物、設臵防蟲設備
(3)保護易感人群①鍛煉身體②預防接種 5.艾滋病(簡稱aids),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
第一節、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1)第一道:皮膚和黏膜(作用原理:阻擋病原體、分泌物殺菌、纖毛清掃異物)
(2)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破壞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細胞分布在血液和組織器官中,能將侵人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 (3)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結、胸腺、脾臟等)
2.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線組成,特點:①生來就有②對多種病原體或異物都起防御作用。
3、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線,特點:①出生后形成②針對某一特定病原體或異物起防御作用。(患天花的人不會再得天花病)
4.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5.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6.抗原淋巴細胞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