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實錄
生:老鼠吃東西時戒備心很強的,它的一對鼠目不停的轉,耳廓張開,隨時準備逃離,它之所以有這些行為,也是它對環境的適應啊,因為以它為食的動物種類和數量實在可觀啊。
生:還有,我們的祖先學會了鉆木取火,少挨凍,多吃熟的食物,生活質量有了提高,比從前更適應環境了。
生:我們的祖先還制造了火藥,抵御 侵略的能力增強。
生:通過學習,科學家還發明了蒸汽機,利用產生的能量做好多事情。
生:通過研究,人類利用仿生學制成了飛機,拓寬了活動的空間。
生:在科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也成功地發射了宇宙飛船,更深入地向未知領域邁進。
師:對呀,你們說得太好了,簡直是把人類──高等動物的學習史、發展史展現給了大家。人類同動物一樣,正是在不斷學習中進步,不斷探索中前行,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人類的發展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歲月,每一項發明創造都凝聚了前輩們辛勤的汗水,印 上了他們奮斗的足跡,做為青少年的我們,現在應該做好哪些事情呢?
生:發奮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
生:努力學好每一科課程,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 技能,爭取將來有大作為。
生:我們不但要搞好學習,還要有一顆愛心,愛親人,愛家鄉,愛祖國,愛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地球。
師:是的,學習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我相信,通過努力你們會實現你們的理想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師:如果沒有這些學習行為又將如何呢?我們繼續答題吧。
生:第三題,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基礎,是種族延續的保證。但是資料3中小鳥喂魚的行為對小鳥本身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并沒有什么益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浪費。
師:有道理。
生:象這種哺育后代的繁殖行為是有階段性的,到一定時期就會消失。如果動物沒有學習行為,一旦親體的繁殖行為消失了,就要忍受饑餓,生命將結束,物種將滅絕。所以只有先天性行為是不行的。
生:要想生存,就得象大山雀那樣,自己奮斗,尋找出路,才能不被淘汰掉。
師:那我們就做個不偷東西的大山雀吧。(孩子們都笑了。)接著看第四題。
生:蚯蚓、大山雀、黑猩猩比較起來黑猩猩更聰明,思維更復雜,所以學習能力更強。
師:在同樣條件下培養黑猩猩釣取食物,它們的學習速度是否相同呢?
生:不可能相同。
師:對,不同種動物或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之間學習能力是不同的,能說一說差別的原因嗎?比如說:結構因素、形態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
生:遺傳因素。
師:具有了遺傳因素,子代就一定能象親代那 樣嗎?留做課后思考吧。回想本節內容,我們學到了什么?請總結。
生:(三名同學)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先天性行為,什么是學習行為,及兩者的區別。通過比較知道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基礎,是種族延續的必要條件,而后天的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由此我們得到啟示;人類要認識世界,就必須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師:大家總結得很全面、很透徹。今天的課結束了。
生:作業。
第二課時
探究實驗──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師:一起回憶探究實驗有哪幾個環節。
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 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