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
3.討論章后習題第5題。討論后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把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的兩種方式放在細砂上,請同學們說出觀察到的現象。并回答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
四、布置作業
1.對第一節教材后的練習第1、2、3、4題進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簡要地寫在題目的旁邊,下節物理課時準備課內回答。
2.把節后練習的第5、6題做在作業本上。
提示:在做練習第6題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米2。計算時,要用科學記數法。
(四)說明
1.課本中圖10一3的實驗,如果沒有恰當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樣。這一實驗,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其課堂效果好于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得出結論比看老師的演示實驗印象更深刻。
2.關于壓力和重力,在本課只就課本中所述的“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產生,也不一定都與重力的方向相同”進行講述。不宜在本課內進行拓寬或加深。如果有學生說“壓力就是重力”,教師必須加以糾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錯誤。至于壓力與重力的區別,可放在章未復習時進行,以免充談本課“壓強”這一重點知識。
3.關于壓強的單位“帕斯卡”,一定要讓學生懂得它的意義,在運用時才知道為什么要把受力面積“厘米‘”或“毫米‘”換算成“米‘”的道理;同時面積單位的換算,對于初二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課前給予輔導,特別是采用科學記數法和涉及負指數的問題時,可能就更加困難,教師備課時應考慮到這一問題。
4.芭蕾舞演員足尖對舞臺的壓強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大小的比較這一例題,安排給學生自己在課內做,可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學生做后教師進行講評,在書寫格式、解題思路、公式運用和單位換算上,給予指導,這樣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分別放在細砂上的演示實驗,可以布置給學生課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說明理由,以達到復習本課所學知識的目的。
第2課 時
(一)教學目的
1. 鞏固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2.知道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并能對一些簡單現象進行解釋。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懂得物理知識不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鈍刀口和鋒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斷了尖和沒有斷尖的錐子各1個,硬紙片或布條,肥皂塊,1~2厘米寬的塑料帶和細棉線各一根。
(以上器材兩人一組)
學生用:肥皂一小塊,1—2厘米寬的塑料帶和細棉線各一根。
(三)出學過程
一、復習第一課時所學知識
1.什么叫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