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教案)
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其中一個重要而具體的目標,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主探究式學習,鼓勵獎信息技術滲透與物理教學之中。本節課的教學從設計上力圖將信息技術與實驗有機結合,實現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有效整合;教學過程中采用以探究式為主,其它教學方式為輔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探究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來增強探究過程的實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入新課、提出問題,通過教師的誘導,深化實際問題,形成物理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猜想,涉設計探究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初步認識凸透鏡的秤想規律。在利用凸透鏡秤像的課件模擬實驗,獲取凸透鏡成像的動態信息,歸納結論。整個教學以“設計—探究—發現”為基本過程,策動、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建構知識,最終實現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并獲得整體發展的目的。
課題
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教材
北京市21世紀教材第八章第六節
教學目標1. 理解凸透鏡的成像條件。2. 知道當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像的大小隨物距變化的定性關系。3.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4.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5.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和原理。
實驗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蠟燭、火柴、計算機、凸透鏡成像原理的課件
重點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
難點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變化規律。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
入引導語: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照相機、投影儀、電影機、放大鏡等成像元件都是凸透鏡。但是,通過照相機所成的像是縮小的,通過投影儀所成的像是放大的。那么,在什么情況下,通過凸透鏡能成縮小的像?什么情況下成放大的像呢?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猜
想投影儀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光學儀器,大家仔細想一想,要想讓屏幕上的圖像大一些,應怎樣調整?大家可以討論討論,也可以到前面來適適。實驗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嘛!大家討論得很熱鬧,誰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同學認真回憶著投影儀的使用情況。并逐漸形成幾個同學間的討論。有同學到前面來用投影儀做實驗。同學紛紛將自己的想法與其它同學交流。可能的猜想:與物體到透鏡距離有關;與屏幕到透鏡距離有關;與物體和像是否在透鏡的兩側有關……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明
確
任
務
制
定
計
劃
大家說的都很好,但是否正確還需要實驗來驗證。我們為每組提供了專門用來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器材——光距座及其附件,并在每組的計算機中安裝了研究凸透鏡成像所用的課件。大家可以任選其一或共同來探究凸透鏡的成像條件。提示:1. 我們事先為同學們準備了探究方案,同學們可以參照,也可以自己制定實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