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杠桿
教師小結:杠桿原理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指導學生填寫本課關于杠桿作用的空白。
㈢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⒈談話:杠桿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得很廣泛,想一想哪些地方應用了杠桿?哪些裝置像用棍子撬石頭一樣?哪些裝置像杠桿一樣?
⒉討論:
(出示剪子)剪子是不是杠桿?哪里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要剪一塊很厚很硬的紙板,把紙板放在剪刃的哪個位置剪比較省力?(演示)為什么?
(出示鉗子)鉗子是不是杠桿?哪里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為什么用鉗子能截斷很粗的鐵絲?(演示)
釘在木板上的釘子很結實,怎樣把它拔出來?(如果學生說用鉗子,可以接著問“除了用鉗子還可以用什么工具?”待學生提出起釘錘后,演示用起釘錘起釘子。)為什么利用起釘錘能比較省力地把釘子拔出來?在用起釘錘起釘子時,錘子上哪里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是動力臂長還是阻力臂長?
(出示指甲剪)這是什么?(指甲剪)指甲剪是不是杠桿?在指甲剪上,哪里是支點?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么要做成這樣的杠桿?.指甲剪上有三個杠桿。手把部分是一個省力杠桿,刀口部分是兩個費力杠桿。
還有哪些工具應用了杠桿原理?
⒊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桿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杠桿的外形是可以變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工作時圍繞支點轉動的裝置,都是利用了杠桿的原理。杠桿類的工具也并不都是省力的,有的是費力的,為了使工作方便。人們掌握了杠桿的規律,就可以根據需要,制造各種各樣的杠桿類的工具。
三、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杠桿。
2.提問:
⑴什么樣的裝置屬于杠桿?
⑵在杠桿上,哪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⑶使用杠桿,在省力費力方面有什么規律?
3.討論:一個大人與一個小孩能不能玩壓板游戲?怎樣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壓起來?
四、布置作業
⒈觀察還有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分析它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么要做成那樣的?
⒉ p5 1—2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