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快與慢
第三節 快與慢
第1課時 速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具體實例分析,知道僅有路程或時間是不能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討論,知道速度公式的導出過程.
理解速度的單位,會寫、會讀、會換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活經驗找到定性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進而設計實驗對物體運動快慢進行定量比較,建立速度的概念。并在此過程中體會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科學探究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
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方法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
速度單位的換算
導學學案 教學流程
我會自學
1. 在物理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2. 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 ,讀作_____________,可用符號___________或__________表示,它是由__________單位和__________單位組合而成的,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單位還常用 ,讀作__________,用符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表示。
我能參與
知識點一: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
1. 百米賽跑中,觀眾是以____ ________的方法比較運動員運動的快慢;而終點裁判員是以_________ ___的方法比較運動員運動的快慢。
2. “森林動物”運動會中龜兔賽跑的情景如圖2.3-1所示。請你觀察情境,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 ,判斷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快。由于兔子麻痹輕敵,中途睡了一覺,“裁判員”通過比較_______ ____,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運動得快。
3. 甲乙兩輛汽車在平值得公路上行使,為了反映兩輛車的位置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某人拍攝了一張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圖2.3-2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哪一輛運動得快一些?為什么?
知識點二:速度
1.在物理學中我們是以 “單位時間內物體通過路程的多少”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而在文學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語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下面的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離弦之箭 b.風弛電擎
c.一日千里 d.姍姍來遲
2.完成下列單位的換算:
54km/h= m/s
25 m/s= km/h
300cm/min= m/s
300 m/s = cm/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