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
本節課在設計上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了物理教學主線:生活──物理──社會。
2.突出觀察、實驗。將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設計為學生分組探究實驗,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要求和物理學科的素質教育。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設計、動手操作、分析、歸納和探究的能力。
3.通過“科學猜想法”和“控制變量法”等科學方法的教學,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物理學中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4.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加大課堂教學密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五、教學過程
教學
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
習
提
問
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形成電流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電阻?
學生以舉手的形式回答問題。
這部分問題是學生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回答得很正確,即使有少數同學回答錯誤也沒有關系,學生之間會進行糾正。
創
設
情
境
引
入
課
題
1.開燈時,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傍晚燈的亮度較暗,深夜燈的亮度較亮,這是為什么?
2.演示:出示調光臺燈開開關,并轉動旋鈕,讓學生觀察臺的亮點變化。
3.提出問題:燈泡逐漸變亮(或變暗),說明了通過燈泡的電流是怎樣變化?
4.請同學們完成下列實驗:
(1)把2.5v小燈泡和演示用電流表串聯分別跟一節干電池和兩節干電池組成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先后兩次電流表示數及小燈泡的亮度。分析實驗現象,大膽猜想電流的變化可能跟什么有關?
(2)分別把2.5v和6.3v小燈泡跟兩節干電池和演示電組成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先后兩次電流表的示數和小燈泡的亮度。分析實驗現象,大膽猜想電流的變化可能跟什么有關?
實驗告訴我們:通過導體的電流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這兩個因素有關。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有什么樣的定量關系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課題。(板書: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
學生觀察并思考
學生回答:電流逐漸變大(或變小)
學生動手實驗,根據實驗現象,猜想:串聯干電池時,燈泡較亮,電流較大。由此可猜想:所加電壓越高,電流會越大。
學生動手實驗,根據實驗現象,猜想:6.3v小燈泡較暗,電流較小。燈泡不同,其電阻值一般不同。由此可猜想:導體電阻越大,電流就越小。
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使學生感覺到物理來源于生活。
在這段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臺燈的亮度變化,并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進行大膽猜想,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對于同學們的猜想不論對錯,教師都應認真對待,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所以在這里設計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想。
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1.確定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1)電流可能受電壓和電流兩個因素的影響,如果兩個因素同時變化(如在改變電壓的同時,也改變電阻),能否判斷流變化是誰引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