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拓展閱讀訓練
二、下面的《我軍橫渡長江情景》,也是報道渡江戰役的,試比較它(簡稱《我》文)與課文(簡稱《人》)在內容和寫法上有哪些異同?我軍橫渡長江情景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3日電 前線記者閻吾報道人民解放軍在安慶、蕪湖間某地敵前強渡長江時的情景稱:21日黃昏,江北某地解放軍的陣地上空,突然升起銀光四射的發光彈,頃刻,整個北岸陣地發出了震天動地的雷鳴,從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上,無數道火線飛向南岸,接著整個南岸國民黨軍的陣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熾烈的炮火映紅了江面和天空。接著,從各個港口涌出了無數只大小船只。它們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飛駛而去。北岸的江邊,站滿當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軍的指揮員,大家都屏息凝視著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著。忽然,在南岸飛起了登陸的信號,槍炮聲、喊殺聲連續不斷。北岸所有的人們立時迸發出一片歡呼:“過去了!”“過去了!”無數船只繼續從各港口涌出來,加速向對岸駛去。對岸的解放軍則開始不斷發出前進的信號,和響起前后各部隊間聯絡的號音。在寬闊的江面上,解放軍的指揮燈不斷閃耀著。漸漸的槍炮聲、喊殺聲越來越遠了。工兵們緊張地搭起許多碼頭,無數民工忙著把無數的彈藥、器材、糧食、蔬菜送到船上,隨著大軍運過江去。這時,在大江南岸,布滿著無數匆匆登岸的解放軍,到處可以聽到船工們和解放軍戰士們興奮而親熱的告別聲:“同志們,再見了!”“老鄉們,辛苦了!南京再見!” (原載1949年4月25日《東北日報》)1. 兩文的相同點: 2. 兩文的相異點: 三、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儀式在法國隆重舉行新華網阿羅芒什(法國)6月6日電(記者王敬誠 楊駿) 法國西部沿海小城阿羅芒什6日下午風和日麗,彩旗招展,來自16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數十個國家的幾千名來賓在這里舉行儀式,隆重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戰役——諾曼底登陸60周年。 法國總統希拉克主持儀式。美國總統布什、英國女王伊麗沙白二世和首相布萊爾等14個二戰盟國的現任領導人出席了儀式。德國總理施羅德和俄羅斯總統普京60年來首次應邀參加這項紀念活動,引人矚目。當年參加諾曼底戰役的14個盟國的近千名老兵作為特邀佳賓出席儀式。 當地時間15時40分,伴隨著雄壯有力的軍樂,來自上述國家的142名二戰老兵胸前佩戴軍功章,精神抖擻地步入會場,受到了來賓的熱烈歡迎。希拉克總統向盟國老兵每個國家一名代表授予了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 希拉克隨后致辭,他對當年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將士們表示感謝和欽佩,并呼吁建立一個以人為本,尊重法律、自由、正義和民主的國際新秩序。希拉克指出,任何人都無法阻止這一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無法阻止歐洲的聯合與統一。 在希拉克講話后,14國的部隊舉行了盛大的海陸空閱兵式:步兵以整齊的縱隊在昔日的戰場上正步行進,50多架戰機從空中呼嘯而過,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和英國一艘大型供給艦等組成的特混艦隊破浪前進,充分展示了歐美的現代化軍備和軍威。 1944的6月6日,來自14個國家的15萬多盟軍士兵從英國出發向諾曼底海灘的德軍發起猛攻,并成功登陸,從而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60年來,法國每年都舉行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今年的活動是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 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活動是在近年來歐美關系摩擦不斷、特別是因伊拉克問題而裂痕日深的背景下舉行的。歐美領導人都希望借此次機會彌合跨大西洋分歧。特別是德俄領導人的首次參加和二戰老兵人數的迅速減少,此次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1.在文中畫出這則消息的導語。2.與往次紀念活動相比,這次紀念活動的特點是什么?(用文中語句回答)3.當年諾曼底登陸具有什么重大意義?4. 隆重舉行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儀式的意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