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兩則》自讀理解卷
6、文中說“至發電時止”,從新聞的角度考慮,這句話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中“不料”一詞怎樣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攻勢下,南陽守軍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而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南陽為古苑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生爭奪戰。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匪首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立所謂綏靖區,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最近蔣匪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閣鄉,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己全部為我解放。
1、這則消息最核心的內容應是( )
⑴ 河南全境已大部為我解放。
⑵ 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
⑶ 中原我軍占領南陽。
⑷ 我軍攻勢迅猛,蔣匪全局敗壞。
2、本段表達方式的主要持點是( )
⑴ 采用倒敘。
⑵ 在記敘中穿插說明。
⑶ 以說明為主,記敘為輔。
⑷ 順敘、倒敘、插敘全都用上。
3、用橫線畫出說明的文字。這段說明文字主要介紹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閱讀
中新網酒泉10月15日電 本社記者孫自法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現場報道,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十多分鐘后,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由此踏上中國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北京時間十五日上午九時整,(略)載人飛船由“神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從此間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神箭”升空十多分鐘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宣布,“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成功。
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也是全世界第二百四十一次載人飛行和第九百五十二人次進入太空。同時,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七十一次飛行,也是一九九六年十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二十九次獲得成功。
1、給這則新聞擬一個合適的標題。(3分)
______________
2、用“_”在文中劃出新聞的導語部分。(3分)
3、“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由此踏上中國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你能舉出例子說明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飛天的夢想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聞結構的五部分考慮,第3段屬于結構中的那一部分?說一說它的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