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來的糧倉》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海水資源綜合利用
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海水淡化技術開發研究,其中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美國、日本等都把淡化海水作為解決淡水不足的主要辦法,特別是科威特的淡水幾乎全由海水淡化供應。海水淡化除過去主要采用的蒸餾法以外,利用滲透膜和分離膜淡化以及太陽能蒸餾法亦顯出美好的前景。
海水還是含有多種可開發利用的元素的液體礦床。其中溶解著近80種元素,陸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僅幾乎都存在,而且有17種元素是陸地上所稀少的。現代技術已能對海水中溶解的鹵素以及鎂、鉀等資源提煉制備。預計在21世紀中對海水中大部分資源特別是海水提鈾、鋰、氚的研究將取得新的突破,從而為新能源開發提供燃料。
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
首先,傳統的海洋運輸業在現代科技條件下有了新的發展。在世界上各種方式的運輸中,海上運輸起著主導作用,海洋為此提供了無數條不用維修的“天然鐵路”。不僅洲際間往來大多依賴于船舶,而且近岸海洋在運輸上也功不可沒。海上運輸成本低、運量大,如今超級油輪的容量可達50萬噸以上,當這種油輪以15海里/小時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時,相當于1萬節滿載的火車皮同時在軌道上奔馳。
其次是開發海上的生產、生活空間。諸如海上人工島、海上工廠、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場、海上機場、海上油庫、海上公園等。科學家預測,至遲到21世紀末,人類將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
第三是海洋中和海底空間的開發利用。如在海底鋪設電纜、建設海中隧道、海底隧道、水下航行、海底輸油管道以及海洋合理傾廢場等。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發展上述海洋開發技術的同時,必須注意發展海洋環境和海洋災害監測技術,搞好海洋資源管理和海洋環境保護,使海洋開發利用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大海結于我們人類而言,蘊含著無心的寶藏。本文作者選取了一個關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視角,平實而深刻地向人們說明了大海將是人類未來的糧倉。文章篇幅不長,但是事理說明很透徹。在閱讀中注意把握作者采用的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
二、文章脈絡
全文共7自然段,按總——分——總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第二部分(3~6),闡釋海洋可能成為未來糧倉的原因。
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3),總說海洋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糧倉的原因。
第二層(4~6),分說:藻類能為人類提供充足的蛋白質(4);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5);海洋魚蝦還有捕撈潛力挖掘(6)。
第三部分(7),總結全文,強調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
三、寫作方法
⑴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⑵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⑶說明和議論結合闡明事理。
四、重難點導析
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文章在第一部分和最后一段都采用了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第一部分議論的作用是引起讀者的重視,為下一步具體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作鋪墊。最后一段議論的作用是照應文章開頭,總結了文章的說明部分,有利于讀者進一步認同海洋開發利用的價值,增強“海洋意識”。
【類文品讀】
到海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