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來的糧倉》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想探索海洋的奧秘,(a)海中的寶藏,(b)海中的珍肴美味。因此,人們一直在不斷(c)到海中去的辦法。
意大利藝術家達·芬奇曾提出一個有趣的想法:讓人腳上系石頭、頭上戴面罩潛入水中,通過一根露出水面的短管呼吸。這種設想頗有趣,但并不理想。通過短管呼吸,在淺水中還可以,在深水中就困難了。
1538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曾興致勃勃地觀看了一次有趣的表演:兩名潛水員進入一口又大又重的鐘,鐘內點著蠟燭;人們把鐘放進河里;10分鐘后把鐘拉出水面,潛水員不僅還活著,而且所有的衣物都是干的,蠟燭還燃燒著。這個奇跡轟動一時,使那些迷戀潛入海底的人倍受鼓舞。1590年,英國人制造了一個潛水鐘,并下潛到水下20米深處,停留了半小時。這只鐘高3米,有幾個窗口,鐘內有潛水員的座位,潛水員們呼吸的是預先裝在鐘內的兩口桶中的空氣。為了能使潛水員能在鐘外活動,又制造了一些小鐘,潛水工作時,潛水員可用管子呼吸小鐘里的空氣。后來,有人覺得鐘過于笨重,為此做了一個大空氣袋,,試圖讓潛水員在水下呼吸袋內空氣。但空氣袋浮力太大,潛水員會被它帶著浮上水面。1819年,英國制造了一套潛水裝置,但潛水員萬萬沒想到,在水下稍有不慎,空氣就會從頭盔中冒出來跑掉,有的潛水員因此被淹死。經過重新設計,一根供氣軟管從船上直通潛水員的頭盔,空氣再不會從頭盔逸出了,潛水員也能較自由地工作。1844年,法國一位科學家戴著這種頭盔去海底探險,帶回許多有趣的動植物,大開了人們的眼界。人能否像魚兒一樣在水中自由游動呢?
1943年法國潛水家利用自己發明的水中呼吸器,穿著腳蹼,在地中海進行了潛游。
1962年,這位法國人又在馬賽港附近10米深處建立了一座水下住宅“大陸架i”號,兩名潛水員在里面生活了一星期,呼吸的氣體和用電是由水面船供給的。]963年他又在11米深處建立了“大陸架ⅱ”號水下住宅,曾有5人在里面生活了1個月。
有了水下住宅,人們就可以下海底度假了。人們能否生活在海底城市呢?完全可以。更為大膽的設想是,假如人肺能帶上一根特殊的管子,那么人們就可以到水下住宅外面去游動,像魚兒一樣“呼吸”水。當然這還僅僅停留在實驗階段,到實際應用還差得遠呢1
1.“尋找”“獵獲”“探索”這三個詞語應分別填在第1段中的 、 、 處。
2.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人類開始嘗試潛水時,讓潛水員在鐘里,呼吸的是預先裝在桶中的空氣。
b.為了讓潛水員能在鐘外活動,還曾嘗試著用小鐘和大空氣袋解決呼吸問題。
c、法國潛水家發明了水中呼吸器后,潛水員穿著腳蹼就可以在水中自由游泳了。
d.現在,有人在肺上通了一根特殊的管子,在水下住宅生活了一個月。
3.劃橫線句是針對以前發生的什么情況來說的?“較”字能否省去?為什么?
4.劃浪線句在文中屬 句,它有什么作用?
5、本文是按 說明順序寫的,這樣寫的好處是: 。
(參考答案:1.b、c、a處 2.d 3.針對“在水下稍有不慎……因此被淹死”說的。“較”不能去掉,因為“供氣軟管從船上直通潛水員的頭盔”限制了潛水員活動的范圍。 4.設問句起引出進一步說明的作用。 5.時間順序,介紹人類不斷探索到海中去的辦法,表現了事物發展的過程,使說明更具有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