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教案4
何為段意歸并?段意歸并,就是把段落大意合并起來。對一篇文章來說,段落大意是“局部”,主要內容是“整體”,整體總是由部分組成的。如果一篇文章的各個段落之間是并列關系,都是圍繞同一個內容寫的,這時就可采用段意歸并的方法來概括主要內容。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要點要點提示。
①.根據不同的文體進行分析。
②.抓住文題,可運用課題擴展的方法。
③.抓住文中關鍵性的語句,尤其是那些直接揭示文章主題的句子。
④.因為是主要內容,就得從內容的角度去概括,要能與中心思想區別開來。(主要內容是指“寫什么”,中心思想則是回答作者“為什么寫”,兩者不能等同。)
⑤抓住關鍵段落概括文章內容,品讀精彩章節。
⑥.根據課前提示、書后注釋和課后習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范例1:《大自然的語言》主要介紹了哪些內容?
分析:
1.注意文體特征。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事理說明文。閱讀說明文,首先必須通過整體感知,認識說明的對象。通讀全文,可以知道文章說明的對象是大自然的語言,也就是文章介紹的是一門科學——物候學。
2.分析標題與作者。文章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致,引人入勝。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會有語言,我們讀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實際上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點上說物候現象仿佛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而作者竺可楨是我國現代卓越的科學家,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方面的造詣都很高,而物候學也是他嘔心瀝血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領域之一。根據這些,本文內容應該著重介紹物候學方面的知識,如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影響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觀測對于農業有什么意義等。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層次。文章可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現象對農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象——做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
解答:
這篇文章著重介紹了物候、物候學、影響物候學的因素以及物候觀測對農業的意義。物候主要指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活動規律與非生物的變化對節候的反應。物候學也稱“生物氣候學”,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動現象與季節變化關系的科學。影響物候的因素有四個:緯度、經度、高下差異、古今差異。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物候資料對于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還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
文體是說明文的內容要點如何概括,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分析標題,了解說明對象。
2.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身份、職業、取得的成就等,這就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內容
3.理清結構層次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范例2: 克隆技術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這是生物學家談家楨根據多篇相關文章改寫而成的,重點介紹了關于克隆的科學知識。要概括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的內容,可從小標題入手。瀏覽一下課文的小標題就知道文章第四部分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