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 海燕教案
2. 海燕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一、 教學目標: (一)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義,領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二)學習本文詠物抒情的表現手法。 (三)品味語言,并嘗試通過朗讀來再現文中的優美意境。 課時安排:2課時二、 課文字詞(分發,不然教學進度來不及)(按其在課文中出現的順序)(板書出字詞) 積伶積俐:形容十分靈活。勁俊:堅強有力且清秀好看輕颸:sī輕柔的涼風雋妙:juàn美妙雋逸:jùn俊秀飄逸粼粼:lín:形容水波明凈的樣子。
縠紋:hú:縐紗上的線條狀的花紋。縠:有皺紋的紗。圓暈(yùn) :1.環狀波紋。2.指波紋呈環狀。
蕩漾:dàng yàng 起伏搖動:憩息:qì休息匾額 :匾融融泄泄:yì和睦快樂光顧:舊時指商家用來歡迎顧客的敬辭,這里是到來的意思。憂戚:(qī)憂傷嘉賓 :佳賓,貴客。蹇(jiǎn)劣 :境遇不好。浮宅:即浮家泛宅,本指以船為家,到處漂泊,本文指輪船。游子:離家在外或久居外鄉的人。皎(jiǎo)潔:明亮潔白,三、 課文朗讀:四、 課文導語:五、 常識(分發)
燕子——鳥綱,燕科各類鳥的總稱。體型小,翼尖長,尾呈叉狀,喙扁而短,口裂很深,飛行時捕食昆蟲,為益鳥。
海燕——鳥綱,海燕科。小型海鳥。鼻孔呈管狀,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中國所見海燕體長在30厘米以下。較普通的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尾羽呈叉狀,捕食水生動物。
寫作背景——1927 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二”政變,迫害進步人士.鄭振鐸被迫遠走歐洲,于5月21日只身前往法國,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發現了幾只在海面上斜飛的海燕,勾起了作者的鄉思.
作者——鄭振鐸(1898—1958),現代著名作家、文學史家。筆名西諦、郭源新,福建長樂人。五四”時期在北京參加學生運動,1921年與沈雁冰、王統照等組織文學研究會,1923年后主編《小說月報》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鄭振鐸遠游歐洲,在旅歐途中寫的這篇拖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1958年出國訪問,途中飛機失事去世。著有《取火者的逮捕》《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六、 課內問題--串講:(含語言分析)(板書出題目)1、根據課文內容填寫“思考與練習一”的表格,通過比較初步了解故鄉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的異同。
活動背景
外 形
飛 翔
憩 息
故鄉的小燕子
雋妙無比
的春景
烏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勁俊輕快的翅膀
斜飛
雋逸地橫掠
粗而有致
的小黑點
海上的小燕子
絕美的海天
烏黑的小水禽
雋逸從容
地斜掠
展開雙翅
身子一落
全文共14段,前后兩部分結構大體勻稱,都是寫景狀物在先,然后歸結到抒發“輕煙似的鄉愁”。由此可見,是“鄉愁”這種感情把故鄉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聯系在一起,“鄉愁”正是本文的感情線索。課文分別描寫了故鄉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據此,全文可以分為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