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基礎知識、練習、拓展
(2)“況且我從未聲言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我懂得它會以某種不同于我們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作者充分估計到物質世界的復雜性,實事求是地表明自己不能揭開一切的奧秘。
3、主題
本文以人類對聲音和樂音的知識愈益增多而愈感無知的情況為據,說明了人類的知識是有限的,勉勵人們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揭開事物愈來愈多的隱秘。
4、寫作特點
1、本文用例典型,敘說生動形象。
文章以人類對聲音和樂音成因的認識逐步深化發展而又愈感困惑的事實為據,說明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用例頗為典型。敘說這個事實時,文章把千百年的認識史濃縮為一個故事,集中緊湊,生動形象,富于趣味。故事出于說明的需要,始終突出知識愈多愈感無知的一面,但在許多細微之處也有精心的考慮:如開頭交代他“生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為他的無知,比如不知笛、琴,提供了恰當的環境依據;盡力寫出琴、笛的形象特征;充分表現了故事主人公的孤陋寡聞和強烈的好奇之心;細膩地寫出他的探索行動,如對蟬的全方位研究,顯示了他急于擺脫無知狀態的心理狀態,等等。構思寓言式故事,借用典型事例說明問題,是文章通俗生動而又寓意深刻。閱讀全文,讀者能始終保持著濃烈的閱讀興趣。
(2)文章新穎迭出,安排巧妙。
文章突出故事中人物自我感受與客觀實際的矛盾,大量使用“然而”“但”“可”“(卻)又”等關聯詞語,寫這個人自認為懂得了聲音或樂音的發音方法,而實際上又有新的問題在前面令他困惑。從根本上說,作為文章主體的第二段,層次之間的過渡都體現了一種轉折關系。5、體驗拓展
閱讀下列三則材料,你有什么發現?請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材料一 對某市一所中學初三(3)班49名學生進行調查后發現:自己求過或家長幫助求過護身符的占96%;經常到網上占卜瀏覽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1%;相信自己的幸運花、幸運石、幸運數字一定能給自己帶來好運的占78%……
材料二 在某搜索網站輸入“占卜”二字,可檢索到34.4%萬個網頁;輸入“星座”二字,可檢索到267萬個網頁。從搜索結果看,占星奇緣、十二星座解說、北斗星易學書、周公解夢等內容充斥網頁。
材料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4月23日確定為“世界讀書日”。專家呼吁,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多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書,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動場所,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