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主要課文資料2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本文塑造了一個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過于清貧,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隱士形象
五柳先生與世俗社會格格不入
注解:1選自《陶淵明集》 見其他注釋
第二十三課 馬 說 韓愈(昌黎先生)
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基本觀點)。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中心句)。
作者抒發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行徑的嘲諷和抨擊。
注解1選自《韓愈文選》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 見其他注釋。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第二十四課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第一段:總寫,突出勤奮
無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借書,抄書:每
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無師:無碩師名人與游——求師:從鄉之先達
為師嚴厲:未嘗稍降辭色,叱咄——求學禮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禮愈至
第二段:詳寫,突出艱苦
求學艱難——受人照顧
學習生活艱苦——樂以忘憂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
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
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注解:1節選自《宋學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好潛溪,浦江人,明初文學家。生,長輩對晚輩的稱呼 見其他注解
第二十五課 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七律
注釋:選自《劉禹錫集·外集》 劉禹錫作品《秋詞》
表現了作者遭貶謫,被棄置的無限辛酸的憤懣不平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貶謫地之僻,被貶時間之長)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用典故,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暗示政治上的新舊交替)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