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第二課我們應盡的義務教案
總結提問: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們要履行法定的義務,為什么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呢?(三點見書)
二、我們的道德義務
(一)道德義務和含義以及道德義務與法定義務的區別和聯系
1、分析小龔的案例引出道德義務的含義。
2、廣義的義務,既包括法定義務,又包括道德義務。
3、公民履行道德義務的意義。
4、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的區別和聯系(相關鏈接)
5、列舉各種義務讓學生分辨哪些是法定義務,哪些是道德義務?
(二)我國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
1、案例分析單先生的行為為什么受到人們的稱贊?
(感受不能僅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導學生擴展思路)
2、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義務。義務分為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公民履行義務,是每個人責無旁貸。
第二框 忠實履行義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忠實履行義務的要求;法律鼓勵做得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們堅決不做。
能力目標:增強對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提高踐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明確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重要意義,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重點和難點
重點:公民為什么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課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填好教師事先發下來的調查表,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有關義務知識的認識狀況;請學生總結自己升入中學以來履行過哪些道德義務,并寫成書面材料,共班級展評;將自己了解的三類行為,即法律鼓勵做的行為、法律要求做的行為、法律禁止做的行為,寫成書面材料,為參加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教學方法:課前調查法;情感激勵法;小品表演法;設疑討論法
授課過程
導入新課:
馬克思說過: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享有權利的同時,要忠實的履行義務。
新授:板書 忠實履行義務
一、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
(一)某中學師生援助災民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東南亞地震和海嘯發生后,我校師生紛紛捐款的圖片資料(引用身邊的實例,更有說服力,學生感興趣。)
2、師生援助災民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義)
(二)相關鏈接——“五愛”
(三)法律和道德的關系——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
(舉例說明兩者的關系:人們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會自覺守法,而且敢于同違法現象做斗爭。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法律所鼓勵的,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倡導的。法律不可能規范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來補充。道德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四)實踐活動:我國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實施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
結論1、對法律所提倡的,我們要積極去做,這是忠實履行義務的重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