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
自由權
④隱私權
板書:人格尊嚴不可辱,侮辱人格尊嚴必將受到社會道義的譴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維護名譽是我們的權利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35頁材料)
①想一想:好的名譽對我們有什么益處?試舉例說明。
②評一評 選一選
請你在班級中評選出自己最滿意的老師和最受歡迎的同學。
說說你對他們的具體評價。
填一填: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品行時,往往會用哪些詞語來描述?
品行表現評 價 所 用 的 詞名譽
優良誠實、信用、真誠、善良、聰明、正派、公正、廉潔、敬業等好
不良奸詐、邪惡、歹毒、卑鄙、無恥、狡猾虛偽、愚蠢、懶惰等不好
那么,什么是名譽? 名譽對一個人會有什么影響呢?
(1)名譽的含義
人的名譽是對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方面的客觀的社會評價。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
人們常用誠實或奸詐、善良或邪惡、正派或卑鄙、精干或笨拙、真誠或虛偽等詞語對他人做評價,這些社會評價綜合起來構成一個人的名譽。每一個人都處在這種評價中,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客觀公正的社會評價可以使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有良好名譽不僅可以獲得社會的更多尊重,還可以獲得經濟利益。
2)名譽對個人的作用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36頁材料)
議一議:①品行優良者一定會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嗎?
教師小結:
從理論上講,品行端正是獲得客觀評價的前提;從現實中講,品行端正不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客觀評價。
教師講述:
良好名譽首先取決于個人的良好表現。(按教材p36頁2、3 段簡述)
相關鏈接:(見教材p37頁材料)
情境活動四:(見教材p37頁)
議一議:你對上述觀點怎么看?為什么? 你會采取大江的做法嗎?
(3)我國法律明文規定公民享有名譽權
1)什么是名譽權
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2)名譽權的表現:
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
教師講述:我們有權利用自己良好聲譽獲得更多的利益;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免遭不正當的貶低;有權在自己名譽受到侵害時,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鏈接:
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3)侵害名譽權的表現形式
情境活動五:(見教材p38頁)
說一說 做一做:(學生可以結合教材p38——39頁內容進行討論。)
①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②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把有關內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方式具體表現造成的危害應承擔的后果
1、侮辱謾罵他人、嘲笑、挖苦等會危害受害人的生理、心理、名譽等權益侵權者輕則受到輿論、道德的譴責,嚴重的要承擔法律責任
2、誹謗無中生有、捏造事實等
3、非法搜身、拘禁等非法搜身、扣押、拘禁、禁閉、限制自由等
案例分析:(詳見教材p39頁材料)
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做出什么樣的判決?
三、課堂小結:
第一節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
教學過程
導入活動:權利意識大考驗。
同學們,經過幾周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法律規定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以及應當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 但是在生活中,仍然會出現許多侵犯他人權利的行為,在上課之前,我們首先進行一個小活動——權利意識大考驗,看看我們能否知道這些在 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行為屬于哪種侵權行為?(觀看fla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