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第六課第一框導學案
第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為我們創造的教學資源。當學生的回答和教師的預設產生沖突時,教師該如何調控課堂呢?我覺得教師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案不放,而要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善于捕捉這些動態的場景,巧妙地運用于教學活動中。既然學生都有要當堂辯論的欲望,而這正好又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難點,何不放手讓他們去發揮呢?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拋開教學預設,更多的來關注這個新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學生關心的,也是他們更感興趣的,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教師要尊重主體,培養學生自信。在新課程中,課堂是教師服務于學生這個主體,而不是學生圍繞教師的思路被動思考,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場所。傳統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可能在現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并不適合了。教師一味的講,對于學生來說已經失去了吸引力,教師應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及時給予學生所希望的肯定。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了教師沒有預設的內容,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這個新生成的東西加以引導,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或是建議,那么整個課堂就真正變成了學生的舞臺了。這樣就能給學生帶來快樂,激發學生莫大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增。正如偉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師要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既然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那就必須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四:課堂的“意外”有利于教師不斷的學習和成長。不可否認,新課程下的課堂是活躍的,孩子們會提出形形色色的問題,課堂也會變得難以控制,意外也隨之而來。但由于每個學生表現出不同能力的差異性、生成的資源來源的不確定性、教師教學智慧的不穩定性等多種原因,如何讓這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有人說這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控制能力和教學應變能力。是的,可我想說這教學機智、應變能力還是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提升知識和人文的素養,做一個學習型、研究型的老師。只有“肚”里有“貨”,我們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課堂教學,才能把“意外”變成“精彩”。我們的教學應該是真實自然的,不必刻意去求順、求純、求完美。一旦出現意外,我們應該以坦然的心態去對待,積極思考對策,合理解決和利用,只有這樣,課堂才是活的,教學才是美的,教學活動才是有價值的。
盡管每個教師每節課都精心準備,精心設計,但是“意外”總是不期而遇,如電教設備突然停電,喝水杯突然掉在地上,學生回答出人意料,有人突然推門而入,天突然暗下來狂風大作等等。這雖然打亂了早已準備好的教學思路,甚至還影響到整個教學過程,然而,在創新教育的今天,每個教師都應當善待教學活動中的“意外”。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尤其是在教學活動中,新情況、新問題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意外”其實并不“意外”。我們每個教師都應做到“處變不驚”,并能做出恰當處理,這樣才能貫徹新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