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1.1自尊自信教案
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1.1自尊自信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尊的含義,認識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2.明白自尊心與羞恥心的關系,懂得做人必須有羞恥心,能夠識別什么是卑下無恥的行為,學會節制自己,拒絕卑下,維護自尊。
3.能夠分辨自尊與自負,自尊與虛榮的區別;學會正確看待自己,懂得正確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夠克服自卑,擯棄自負和虛榮,自覺維護自尊的人格。
教學重點:
自尊的內涵和意義。
教學難點:
自卑的危害,自尊與自負,自尊與虛榮的區別。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討論法,講授法,情境、小品等。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以多媒體播放不同人物表情的照片,形成對比。引起學生的思考,影響人情緒漲落的是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1 自尊自信(板書)
教師:以蘇格拉底的名言引起學生對自尊的興趣。尊嚴究竟是什么?請看寓言——
“人的尊嚴”
過程:第一步,指導學生細讀教材。
第二步,讓學生思考并與同桌交流書本中的問題。
第三步,引導學生逐一討論各道問題。
第四步,結合問題三,歸納出尊嚴的含義。
思考并與同桌交流:
1.智者提出的事情,你愿意去做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不愿意,因為如果做了第一件事,就將喪失身體和儀表的尊嚴,如果做了第二第三件事,就會損害道德自尊。所以這三件事情都是讓人感到羞恥,喪失尊嚴的事情。
2.智者讓少年做的三件事有什么寓意?
參考答案:人的尊嚴是來自羞恥心,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情,懂得潔身自愛,才能從身體、儀表到心靈維護人的尊嚴。
3.少年得到答案了嗎?你想怎樣回答他的問題?
參考答案:得到了。自尊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的情感。
一、 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板書)
1、自尊的含義: 自尊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的情感。 (板書)
方案一:舉例分析為什么說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討論:(1)周末你喜歡穿校服校鞋還是穿另外的衣服上街?為什么?
(2)如果在街上碰到好朋友,你希望他(她)怎么評價你的打扮?為什么?
讓學生討論完,教師根據學生具體的回答進行質疑和引導,讓學生明白獲得肯定使我們感到愉悅和滿足,自我否定和別人的否定則會使我們情緒低落,心靈受傷。這些是重視儀表(形象)和滿足自尊心理的表現。
方案二:情境表演“好友見面”
討論:為什么同樣是好友見面會有不同的后果?
教師總結:情景中的人物的情緒的變化,原因在于人總是傾向于肯定自己,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獲得肯定使我們感到愉悅和滿足,自我否定和別人的否定則會使我們情緒低落,心靈受傷。
2、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板書)
這兩種方案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而而選其一。
過渡:舉例分析,我們會努力做某些事情,使自尊得到滿足;避免做某些事情,以免自尊受到傷害。自尊激勵我們奮發向上,使我們形成健康人格。有了自尊,我們才能更好的立身社會。
3、自尊有利于形成健康人格。(板書)
案例分析:在一次考試中,老師在改卷中發現,平時成績很差的小李同學因為作弊得了高分。為了教育這位同學和其他同學,老師假裝不知道,在課堂上故意表揚了小李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