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我們崇尚公平教案
XX年:和諧社會壓倒一切
在今年的兩會中,和諧社會被視為重中之重的核心內容,而且其理論還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之中。和諧社會不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一個有著明確所指的現實戰略構想。和諧的對立面是失衡,而嚴重的失衡就是斷裂。但在中國目前情況下,和諧社會的最基本含義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一種大體均衡的利益格局。這就要求政府在調整工作重心的過程中,通過制定公共政策的時候做到效率和公平兩方面兼顧,增長和穩定要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制約。而考慮怎樣讓不同的利益群體參與到制定過程中,表達出他們的意愿和思想,作為一個社會,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觀應該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過行政權力來維護公共權利,而不是侵犯公共權利。在本次兩會中,代表委員們對于如何建立和諧社會,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提案、議案,政府也在政策面上做了很大的支持。
②XX年:給民營經濟以平等的國民待遇
XX年兩會期間,我們一位著名經濟學家在談到非公有經濟時說:要解決非公有制企業主的后顧之憂,就必須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的思想和輿論環境,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同時還要積極為中小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大開方便之門,從客觀上消除歧視現象。
隨著思想解放的深入,社會經濟的發展,私營經濟在幾次修憲中逐漸得到承認。XX年的憲法修正案,表明我們將給民營經濟以平等的國民待遇。憲法第十一條第二款“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修改為:“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XX年:權利與義務并舉
今年兩會中,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兩會代表,仍把非公有經濟視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焦點,如允許非公有制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清除限制國內非公有資本市場準入的體制壁壘,公用事業應向非公有企業敞開大門等等。但本屆兩會中值得人們關注的一個現象是,代表和委員們逐漸由為非公有經濟爭取平等權利的共時,也開始思考和建議非公有經濟在獲得權利同時也應該承擔平等義務。
我們都知道在國有經濟改革過程中,有一些問題是歷史和體制的原因造成的,如下崗,社會保障制度等等。這些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十分巨大的成本,而且這些成本絕大部分是由國家財政和國有經濟實體自已經來承擔的。作為經濟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我們從非公有經濟在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就可以看出),不應該只享受成果而規避義務。當然我們并不是說要通過行政手段強行干涉,那是倒退。而要求非公有經濟在市場經濟中摒除片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肆意污染、破壞環境,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制售偽劣產品坑騙消費者,拖欠民工工資激發勞資矛盾等,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了消極作用,依法承擔在就業、稅收、職工福利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應盡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