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第七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現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一條基本原則,這一基本原則貫穿于我國的整個法律體系中。通過對相關法律條文的閱讀,體驗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標:懂得法律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讓學生知道人的權利的平等性,即每個人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等,都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各項權利和義務。每個人的權利與義務也是平等的。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在適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許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也不允許任何歧視行為。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的幫助的方式和途徑;能夠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讓學生樹立反對適用法律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特權現象和歧視行為。
2、難點:讓學生理解權利平等與義務平等。
三、教學內容:本課共分兩站
第一站: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站:適用法律一視同仁
四、教學時間:
2課時(機動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站 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教學目標:
通過本站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現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一條基本原則,這一基本原則貫穿于我國的整個法律體系中。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無規矩不成方圓”,法律,一旦離開了人們服從法律的習慣,也就失去了命令人們服從的威力了。——(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人類的一個美好夢想。為了這一夢想,人類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的平等權利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經濟的發展為實現平等提供了越來越強大的物質基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不再是一個夢想。我們要學會珍惜自己享有的平等權利,認真履行我們所承擔的義務,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講故事:課本70頁XX年發生在美國一次有趣的世紀之字評選活動。
學生想一想上面材料說明了什么?
教師總結:女性和男性一樣平等的享有公民的權利。
二、新課學習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人類很早就有了平等的理想,但把平等變成現實,卻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一條基本原則。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每個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我國的刑法、民法等普通法律,都體現并維護這一原則。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
(1)權利平等。
我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各項權利,并在行使權利時享受同等待遇。
分組討論:有人認為,我們現在不滿18周歲,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著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不相符。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2)義務平等。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我們每個人都平等地承擔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依法納稅的義務、服兵役的義務等,這些義務都是針對所有公民提出的,在履行這些義務時不能有任何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