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第九課 我們崇尚公平教案
[提升學習]
1、完成《隨堂練》上相應內容。
2、探究:在班級管理中存在哪些不夠公平的行為?這些行為對于班級建設有什么影響?你準備怎么辦?
教學反思:
第九課第二框 維護社會公平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積極維護社會公平的責任意識,自覺樹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識。
2、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認識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理解樹立公平合作意識的重要意義。提高進行公平互惠的社會合作的實踐能力和關于公平問題的辨證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師安排學生結合書中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在此基礎上,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體驗學習,最后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幫助學生們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樹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識。
教學難點
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與小組討論法相結合。
教學器具:多媒體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前置學習]
行為實踐導入。
活動:“是否公平大家談”
判斷下面的情況是否公平,并說明理由。
1、班上只能選一名“優秀班干部”,并且這次的名額關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經全班同學無記名投票后,萬兵和李超得票數相等,最后班主任決定萬兵當選,因為他的成績好。
2、期終語文考試,章衛的試卷被老師少給了5分,可語文老師說凡是6分以下的誤差一律不改。
3、班級公開競選班長,劉大海和錢小龍是兩位候選人,錢小龍競選前許諾如果他當班長,就請全班同學吃飯,最終錢小龍以微弱優勢當選。
4、一次初三年級籃球賽,裁判誤判一球,初三1班的參賽人員要求改判,裁判沒有理睬,初三1班籃球隊拒絕繼續比賽,籃球賽不歡而散。
過程:略。
教師:通過這個實踐活動,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認識到公平是相對而言的,沒有所謂的絕對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們要善于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對待公平,我們更要有寬廣的胸懷。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們更需要進行不懈的努力。
[協進學習]
一、活動1:理智面對不公平(見書中p104)
情境1:小蒙想和同學一起參加夏令營,但家長以收費太高為由拒絕了她的要求。小蒙心里很委屈。情境2:上課時,李樂和幾個同學一起小聲議論,被老師點名批評,李樂很不服氣。
情境3:秦雯參加學校征文比賽,滿以為自己會獲獎,沒想到榜上無名。她看了那些獲獎的文章,很不以為然,覺得評選不公平。
思考:他們的想法有什么道理?是什么影響著他們對公平與否的判斷?他們該如何面對?
小組討論:略。
教學目的:通過這次合作討論,讓學生知道面對不公平的現象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第三,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二、活動2:同學談自己曾經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當時的真實感受。
(一)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討論遇到不公平情形時應該怎樣做?
教師引導:理智面對不公平現象,我們可以有很多對策,可以從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從心理調節的角度,可以從倫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們要積極消除不公平現象,自覺維護社會公平,我們中學生需要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