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顯微鏡下的各種生物1
2、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
三、細菌和真菌(板書)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貯存不當,食物會變味或發臭。你遇到過這樣糟糕的事嗎?說說看?
1.是什么使食物變味或發臭的呢?
2.應當怎樣才能把食物保存的更久呢?
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些問題繼續認識結構較簡單的兩類生物體-細菌和真菌吧。
思考:生活中使肉發臭的生物是什么呢——細菌
菌落:大量細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細菌團
1、觀察細菌的結構圖
細胞壁
細菌的結構 細胞膜
細胞質
無細胞核(有遺傳物質)————原核生物
螺旋形——螺旋菌
細菌按形態分類 球形 ——球菌
桿形 ——桿菌
思考:觀察細胞的結構,細菌是動物還是植物?如何生活?——細菌既非動物又非植物,屬于微生物,依賴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請閱讀教材67頁回答以下問題:
1. 使面包發霉的霉菌是細菌嗎?為什么?
不是,因為霉菌有細胞核,而細菌沒有細胞核。實際上霉菌屬真菌類。
2. 真核生物有什么特征?哪些屬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有細胞核,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3. 除霉菌以外,常見的真菌還有哪些?
2、真菌
真菌: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依賴現成的有機物。
真菌種類:霉菌、酵母菌(單細胞生物)、青霉、食用菌
3、微生物:細菌、真菌等
議一議:微生物給人類帶來了那些有益與有害的地方,你認為微生物的存在有意義嗎?
1、酵母菌
2、青霉
3、多種多樣的食用菌
4、食物的保存:
食物的保存都有哪些方法:1、干藏法
2、冷藏法
3、真空保存法
4、加熱法
巴斯德消毒法的內容是什么?——快速將食物加熱到一定溫度(通常是80。c)持續半分鐘,然后迅速冷卻。
思考:
“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有人根據這個現象提出聲明“蛆可以自然發生”。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不同意,因為生物只能通過繁殖產生,而不能由目前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質產生)
蛆是怎么來的?你有什么方法使肉保鮮不生蛆?你能設計實驗來證明你的觀點嗎?
(取2份等質量的鮮肉,放入2只消毒過的燒杯中,其中一只燒杯敞開,另一只燒杯用紗布封口,靜置數日后觀察,看哪個燒杯中的鮮肉生蛆,并得出結論)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單細胞動植物,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及食物保存的方法。
1、單細胞生物結構簡單,整個身體有一個細胞構成,生物的所有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
2、單細胞動物和單細胞植物的區分方法是根據它們的營養方式不同,細胞內是否含有葉綠體。
3、各種細胞結構的比較:
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核 細胞質 葉綠體 液泡
植物細胞 √ √ √ √ √ √
動物細胞 × √ √ √ × ×
細菌細胞 √ √ × √ × ×
真菌細胞 √ √ √ √ × ×
4、食物保存的方法有: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熱法等。
《課堂練習》
書本74頁練習
《課后作業》
作業本b-顯微鏡下的各種生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