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
我無法一一列舉學生的回答,但看到學生的回答我確實有些目瞪口呆的感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的有些超出我的想象,如何最終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呢,同時保持他們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我想這也是我這堂《科學探究》課最終希望達到的目的。
第1章第7節 《科學探究》 教學后記
杭州鐵路中學 姚國鷹
1、教師的教學理念的轉變
我在接受這節課的任務時,其實想得蠻簡單的,也沒覺得難上,因此在和建蘭討論時,爽快的接受了這節課的任務,我想新課標不就是強調“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那不就是讓學生多講一點,多動動手嗎,那還不簡單,因此我在暑假備課時很單純的想,我弄一個競賽,學生不是都參與進來了嗎,不是說要把教學延伸到課外嗎,我讓他們回家自己探究,不是讓學生都動起來了嗎,不是說要交流、合作、探究嗎,我全班一講,大家不是都在交流了嗎,再讓他們提提意見,簡直太妙了!可是開學后,我就發現同學們觀察的能力很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更別提了,他們基本就是提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接著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感覺就是照著我給他們的模式進行了拼湊,看上去呆板而枯糙,因此開學第一天我就否決了自己的暑期備課思路,而且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覺得我原來思維的錯誤,其實我剛開始就設計好了要讓學生按著我的思維走,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已這樣的上法,學生是不會有自己真正地想法的。第二次備課時其實我是非常想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在自己的討論中受到啟發,從而自己領悟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可是周一、周二兩次試講下來,我發現看看那么簡單的一句話“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傳遞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做做卻那么難,我無論在備課的過程中還是上課的時候,始終有意無意的希望學生按我的設計的程序進行思維和學習,因此我就發現我有太多的引導,也有太多毫無新意、甚至是呆板的歸納總結,學生根本無法自由發揮。學生完全順著我的思路一步一步下來,雖然很順利,但感覺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和學,并沒有和學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所以雖然我前面已經準備了大量的資料,周二這天我還是決定推翻前面的,全部重新備課,我認為要真正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可能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我反思這段時間的教學,特別是我感覺特別好的幾節課,我為什么會感覺特別好,最終我發現那幾節課里,我始終在考慮學生,非常重視他們的反映,不怕課堂出現任何問題,也不怕完不成課堂教學計劃,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完全可以暢所欲言,所以學生學得好,我感覺也不錯,而這次備課,由于是公開課,潛意識當中總是以自己為主,希望學生能按照我的意思上課,害怕學生的認知、學習能力,問題找清楚后,思路感覺一下子順暢多了。所以我認為教師的理念要轉變,必須拋開自己,完全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問題,同時應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實我敢不試教就在這個班上課,主要是我對這個班是有著充分的信心,比如我事先進行了課前調查,而且已經有了前面那么多節課的教學,我對這個班的學生已經非常的了解了,問題就在于如何設計一個現象明顯、操作容易、又能引出問題的實驗,讓學生能夠討論起來,從而自己發現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