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
2、扎實自己的基本功
我就發現我剛剛不知道該怎么備課,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我自己對這節課的模糊不清,可能在探究的過程中會出現什么問題,我一點都不清楚,再說了難聽一點該怎么探究我一點都不清楚,自己不會的東西,怎么引導學生呢?所以后來我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查找大量的相關知識,比如天花和牛痘有關資料,jenner的個人資料,腳印和身高的資料,科學探究到底是怎么回事等等,心里逐漸才有些底。現在我越來越發現《科學》這門課的綜合性、開放性,在進行教學時,學生知識的廣博性和思維的發散性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越來越發現我的基本功不扎實,有時底氣不足,無法將學生往更高層次引導,幫助其更深層次的探究,可能再累還是得抽出時間學習,否則可能就無法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3、本節課得意的地方:
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發散性強,比如上課前我在網上查了,也問了很多人“如何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我們只有轉、搖兩種方法,學生卻有摸、聞、舔、看、聽、轉、搖七種方法,還有一個人的腳有大有小的說法,腳會熱脹冷縮等,都是我們不曾想到的。另外學生自己能夠說出利用現在的網絡信息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以及進行交流,非常的不錯。
4、本節課失敗的地方:
由于害怕老師的引導過多,更主要的怕不知道如何描述才不顯得教條主義,回過頭來想一想,教師適當的引導還是有必要的,很可能我從一個極端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不敢說,不敢教,以為一說一教了,就又變成了不是科學探究了,因此在比較我們的探究和科學家的探究時,輕易地放過去了,沒有引導學生說出探究的基本過程,所以后面的探究感覺有些無序,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再想,教師如何把握一個度真的很重要,可看樣子又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真的要花多少工夫才能做到。
5、本節課需要改進的的地方
可以事先讓學生測好身高,腳印的長由于涉及到究竟該如何測,學生會提出很多問題,通過討論解答這些問題,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科學的嚴謹性。因此,仍放在課堂內測。但身高測沒有必要。教學中發現這可防止課堂的混亂,有效地利用課堂45分鐘,并且還應著重分析學生是如何對數據進行處理,這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