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摩擦力教學案例
本節課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引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摩擦現象,還引入磁懸浮列車、氣墊船等與現代科技聯系很密切的內容。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課題:摩擦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經歷
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教具】彈簧測力計、長方體木塊、正方體木塊、等質量等底面積的鐵快和銅塊、木板、玻璃板、毛巾、小木棍、實驗記錄表格。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表演,引入新課
學生表演:1.在地面上滾動的籃球漸漸停下。 2.用筷子夾表面粗糙不同的鐵球。
教師問:“籃球為什么停了下來?筷子為什么能把鐵球夾起來?”
學生回答:因為存在摩擦力。
二、進行新課
(一)介紹摩擦的分類及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教師追問:“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大家能不能舉一些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例子呢?”
學生思考回答:車輪與地面的摩擦,鞋與地面的摩擦,擦黑板時板擦和黑板間的摩擦,用筆寫字時手與筆桿之間的摩擦……(教師板書)
(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摩擦的分類)教師:摩擦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那么你能不能從字面意思上對這幾種摩擦簡單的解釋一下?
(學生回答后,教師組織學生自我矯正)
教師問:剛才大家舉的這些例子分別屬于哪種摩擦?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我們初中階段只重點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家看課本找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學生看書后回答。
教師指出:滑動摩擦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
(二)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猜想。
教師:生活中,大家見到過很多滑動摩擦力,這些摩擦力有的大,有的小。那么是那些因素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呢?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追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2.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3.是否與接觸面積有關?4.是否與材料有關?5.是否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有關?……
教師: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2.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3.是否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4.是否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關?我們將全班分為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