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科學探究: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電流
第四節 科學探究: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電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電流的概念,知道電流的單位。知道電流表的用途和符號。
2、 會將電流表正確接入電路,會正確選擇電流表的量程和正確讀數。
3、 學會電流表測串聯電路,及其在并聯電路中的連接。
4、 理解串聯電路各處電流和并聯電路的干路和支路中電流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交流與合作的探究能力。知道類比理解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探究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電流的方法;串、并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
【教學難點】
串、并聯電路電流特點的實驗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用器材:“pz220—40”電燈一只,插座一個,教學用電流表一只,電源一個,開關一個,實驗室用電流表一只,小燈泡兩只,1號電池3節,導線若干、學生用電流表,各種電流表掛圖
學生實驗:小燈泡兩只,1號電池3節,導線若干、學生用電流表、開關一個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講授
【教學過程】
一、電流
[復習提問] (1)電流是如何形成的?電流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引入新課]電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電流的大小。
[進行新課]
[提出問題]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怎樣判斷導體中電流的大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做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將“pz220—40”的白熾燈接入照明電路中,閉合和斷開開關時,可以看到什么現象?(燈泡發光),讓學生摸一摸燈泡壁,有什么感覺?(感到發熱)。
[講述]當燈泡中有電流通過的時候,燈絲發熱,且熱得發光。這種現象就是電流的熱效應和光效應。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可以判定電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電流的大小呢?
[演示實驗]將額定電壓是2.5伏的小燈泡先后接到一節和兩節干電池上,觀察燈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說明原因。
由以上兩個實驗可見:電流越大,相同時間內電流產生的熱越多,燈也越亮。
怎樣表示電流的大小呢?
我們知道,水管中的水流有大小,水流大,單位時間內流出的水多;水流小,單位時間內流出的水少。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導體中有電流時,就有電荷在導線中移動。
[總結]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越多,即電量越多,電流就越大。
[學生自學]加油站,了解電荷量
[教師講述](2)物理學中用電流強度( i )表示電流的強弱(大小)。把1秒內通過導體某橫截面的電量(q),叫做電流強度。簡稱電流。
引導學生類比以前學過的速度、密度等物理量得出電流強度的定義式
定義式:電流強度=電量/時間 ※ i=q/t
在國際單位制里,電流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a)。1a =1c/s。
1a表示的物理意義是如果1s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是1c,那么導體中的電流就是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