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7課 燈與光
基于對學生收集、處理圖形信息能力的培養,激發創作靈感,教材提供了相關圖文,積極引導學生主動關注自然界、民間藝術及優秀造型藝術中的形與色,讓學生從中借鑒、發現、綜合、整理、轉化出適于設計制作紙質燈飾的形式語言。
學生在“活動一”中用紙質材料設計制作燈飾,獲得了一定的成功體驗,并了解燈飾制作的基本理念與方法,應讓其尋找、利用其他更多的材料和造型變化,進行燈飾設計制作,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因此“活動二”的安排是讓學生嘗試更多造型與裝飾的變化,以紙質材料為主進行燈飾設計與制作。教材提供了技術操作的步驟圖片,介紹了不同的制作方法,為學生作業選擇提供參考。
“評價建議”一欄對學生作業提出具體評價要求,即材料的選擇、設計方法、適合使用的條件等方面提出評價指標,教學時可酌情把握。
資料庫選擇了一些現代燈飾設計的圖片,讓學生對燈飾有進一步全面的了解。
學習大空間對教學內容有效延伸,提示收集有關光的詩文,加深對光的認識和理解,建議關注生活中更多與燈有關的內容,談出想法。
二、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制作圓筒基本形及其變式。
*學生能夠嘗試借鑒某種形式,運用適當的裝飾手法美化燈飾。
*學生能夠有興趣地表述對于燈光的情感體驗,嘗試分析燈飾的材質、造型及裝飾對于燈光的影響。
三、教學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的燈光夜景圖片,緊密聯系課題,可用于教學導入。
教材設置了燈飾制作活動,并為其提供了相關燈飾范例。燈飾在難度選擇上以學生可接受,能用于作業參考為原則。燈飾造型以圓筒形及其變式為主,色彩單純,并且選材都采用紙質材料,教學中可用于賞析。
教材還對設計方法給予提示,每款燈飾旁都附有圖式,說明設計思路,這些借鑒的元素都為學生所熟悉,例如有云彩的啟示,民間剪紙圖案的運用,埃及金字塔建筑的啟迪等,這些材料可直接用于教學,給學生以啟發,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設計思維方式。并且為教學處理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教師在選擇其他燈飾圖例時,對設計意圖予以關注。
教材中的學生作業在造型、裝飾手法上提供了多種樣式,為學生設計制作提供參考。
課前應做好教學準備,例如燈飾的圖片、燈泡及電線插座、實物燈飾、紙材、剪刀、膠帶等。學生應準備剪刀、膠帶、紙材、蠟燭或手電筒等,可以讓學生課前收集光的知識和應用的文字資料或圖片,用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交流討論。
如制作時間緊,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對于桌椅擺放、工具使用、人員分工等問題應予以安排。制作中技術問題要考慮細節處理,并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作充分估計。
學生燈飾作品在變幻的燈光下進行實物展示是本單元一個重要的環節。建議由學生討論研究,請物理教師協助,設計展示的程序、工藝要求、意義、方式等。同時,要特別注意學生用電的安全教育。
通過欣賞或情境設置導入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說出有關光的詩文、光的用途等,加強對光的理解。教師利用不同質感、色彩的材料演示燈光效果,讓學生了解外界條件對燈光的影響,有助于學生對材料的認識。在確定以圓筒形為燈飾設計造型的基礎上,強調裝飾手法的運用,教師可以演示不同的裝飾手法,如繪畫、剪切、粘貼、鏤空襯底或綜合手法的運用,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裝飾手法產生的不同效果。教師演示圓筒形紙質燈飾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合理的設計與制作需要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知識進行猜想、試探、綜合、分析,讓學生自己提出設計與制作的合理方案,甚至加入學生親自進行小樣模型設計與制作的實驗過程,在教師積極鼓勵、引導學生自己不斷否定錯誤的探究實踐過程中,師生共同總結對于紙質燈飾設計與制作的新知識、新結論。學生進入獨立設計制作燈飾的階段,選用適于結構支撐且滿足透光要求的紙質材料,引導其從熟悉的圖形語言中借鑒、發現適合圓筒造型紙質燈飾的裝飾形式。制作過程中,應提倡學生積極思考、嘗試和討論來完善設計,選擇最佳的制作手段和方法完成作業。教師對折壓、粘接等環節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生在燈飾設計制作實踐中獲得關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藝的經驗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