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 概述》教學設計
第三節《編輯演示文稿》教學設計一、學習者分析學生已在前兩節學會基本操作,包括啟動退出,創建及保存多張幻燈片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過暫時還停留在文字構成的幻燈片部分的編輯與修改。學生作品已初見效果,學生的興趣和熟練程度越來越高。二、教材內容分析1、本節的主要內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節介紹各種視圖及其相互間的轉換,在此基礎上對演示文稿中的幻燈片分別進行添加、刪除、移動、復制等操作。可考慮用2個課時,重點放在對演示文稿中的幻燈片的添加、刪除、移動、復制等的操作為下一節修飾演示文稿打下基礎。那一節。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演示文稿的編輯包括添加、刪除、移動、復制等。 難點:各種視圖的有效應用。3、課時安排:1課時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powerpoint中各種視圖方式的選擇及相互間的轉換;(2)了解各種視圖的有效應用場合;(3)學會演示文稿中幻燈片的添加、刪除、移動、復制。2.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各種視圖的切換方式,了解各種視圖的主要優勢,掌握各種視圖的切換方法;(2)通過學習實踐活動掌握編輯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編輯演示文稿,培養學生自主意識,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觀察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四、教學理念和方法教師利用先行組織者策略,讓學生更清楚各種視圖的優勢。本節采用講、演、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五、教學過程設計1、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教師直接演示各種視圖切換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視圖的優勢作簡單的介紹和演示,大綱視圖更利于文字綱要的編寫,對幻燈片的題目等顯示一目了然,瀏覽視圖適宜幻燈片之間切換方式的設置(如果學生的基礎較弱,則這點不講),適宜觀看所有幻燈片整體的風格等,放映視圖播放幻燈片(以大綱、瀏覽和普通視圖為主講內容)。教學過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 xx版本為例。2、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復習前節內容,打開前面已編輯好的“謝師頌”演示文稿,提出修改意見:播放看看效果?添加幻燈片,刪除一張幻燈片,移動幻燈片,復制同樣版式的幻燈片。思考并嘗試上機操作。拋錨式教學策略。
演示視圖切換[展示]各種視圖下的不同形式,注意他們的主要區別:大綱視圖對幻燈片的標題及大綱顯示清楚,瀏覽視圖對整個演示文稿的外觀風格顯示明顯,放映視圖播放幻燈片。模仿、上機操作。演示示范。
演示編輯演示文稿[演示] 可用教師的范例分解操作:幻燈片的添加、復制、刪除、移動等。[要求] 目錄幻燈片頁移動到第二張幻燈片位置,相同內容的幻燈片一張存放太多時,復制幻燈片(包含內容小標題)成統一風格,分成兩張幻燈片存放。學生模仿練習并修改自己的文稿:把目錄頁移動到第二張幻燈片位置,相同內容一張幻燈片不能存放時,復制幻燈片(包含內容小標題)成統一風格。
講-演-練方式。注重學生表現性目標的實現,每個學生都是針對自己的主題,修改方法相同,修改位置、文字內容卻不同。
課堂小結[演示、歸納]1.各種視圖的有效應用2.演示文稿的編輯包括添加、刪除、移動、復制等學生認真聽講、梳理知識點。通過小結,強化本節的知識點,著重提醒容易忽略的問題。 3.教學評價(1)作品保存并提交,并檢查目錄頁的存放位置;(2)檢查文字幻燈片是否有子標題、小標題,標題是否與主題相符;(3)完成書本上練習題。4、教學資源:六、教學反思1.完成了第二節的教學,演示文稿就有了多張文字的幻燈片,再來演示本節“編輯幻燈片”等內容時,學生能體驗到實際需要,順利成章。2.學生在制作文字幻燈片時很容易選擇過多的內容粘貼到演示文稿中,教師在講解編輯(本節內容時)有意識的提醒學生注意自己作品的主題,進行篩選。學生正好可以利用刪除、移動、添加等來修改文稿。這點正是筆者希望讓學生理解的“根據需要應用技術、選擇技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