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說俺家鄉好──PPT的制作》教學設計
(2)工具欄中的“常規任務”──幻燈片版式;
(3)菜單欄“格式”──幻燈片版式。
3.母版的設置方法:菜單欄中“視圖”-母版。
展示經過學生自己再創作的ppt,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
學生上來操作,以做示范,要求學生邊演示,邊解說。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鼓勵下,自主學習、探究,解決模板、版式及母版的多種設置方法。并通過演示、解說,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四、自主創作激發潛能
沒有完成的同學繼續完成示范作品的再創作。
已經完作品的同學嘗試下列任務:選用網頁“我的家鄉慈溪”為資料,取“風景名勝”、“風土人情”、“風流人物”、“三北名鎮”任一方面做一個介紹慈溪的演示文稿。
將自己創作的ppt文件以自己的名字重命名之后上交到ftp。
1.繼續完成作品。
2.作品上交。
3.大部分學生嘗試操作。
分層教學:學生操作,教師個別指導,嘗試自己創作幻燈片,讓完成本節課基本技能的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再學會其它的操作技能。
五、課堂小結
三個基本概念的復述用操作要點的復述。
(如果有學生完成自己創作的作品,可進行展示、評價。)
檢查本小組完成情況。
力求每個學生都完成對示范作品的再創作,大部分學生嘗試全新的創作。
【教學反思】
從課堂效果來看,本設計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特別是技能目標,對示范作品的再創作都能圓滿完成。但是,對于知識目標來講,可能是信息技術教學一貫重實踐,輕理論的關系,雖然學生都了解了什么是模板、版式及母版,但卻無法完整地復述出三個概念。
另外,由于所教的班級多,每個班級的信息素養也不相同,學生的基礎差別更是很大,有的同學根本無需講解,對模板、版式、母版的設置早就爛熟于心,因而對老師的“緩慢”進程很不耐煩;而有的同學基本上要老師手把手地教,如果不講清楚下一步鼠標應該點哪個菜單,他就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對于這兩個極端的同學,雖然是少數,卻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擾。如何讓分層教學更好地進行,如何讓“因材施教”的光芒普照到每一位同學,這還有待我們研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