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七年級音樂教科書上冊第五單元—— 憶紅巖教案
學
生
特
征教學的對象是農村中學學生,農村學生很少有去過較大規模的紅巖革命教育基地的經歷,紅巖知識多以紙制材料獲得,情感體驗很有限,為避免學生由于不熟悉而失去學習興趣的尷尬地步,我對教材內容作了適當的調整,把憶紅巖做為單元第一課時,讓學生從最熟悉的江姐出發,旨在將學生的思緒帶進紅巖,幫助學生了解紅巖英烈的高尚品質,并認識“愛國、團結、奮斗、奉獻”這一紅巖精神的精髓。農村七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但是,音樂知識普遍較為欠缺,其音樂理解分析能力還有待大力培養,因此,教學中的教學知識點多以客觀形象呈現到主題、要點主觀提煉的方式進行。
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
教
學
重
點
理解歌曲《繡紅旗》的音樂情緒在欣賞選自歌劇《江姐》中《繡紅旗》視聽材料的基礎上,結合樂譜進行歌詞、節奏、旋律、力度等音樂要素的分析,或老師講解示范,或學生實踐探究、或師生互動探究,最后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探討音樂情緒。
教
學
難
點
歌曲《繡紅旗》相關二度創作活動在理解、能簡單試唱歌曲的基礎上,明確要求,鼓勵學生合作創編,給予學生充分的創作時間,并進行個別指導。
教學媒體(資源)的選擇
知識點
編 號
學 習 目 標
媒體
類型
媒體內容提要
教 學 作 用
使 用 方 式
占用時間
媒體
來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情景導入從重慶、萬州美景圖認識到如今生活的美好了解“紅巖”的來歷了解歌樂山有關紅巖的歷史材料認識江姐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具體了解江姐生平了解贊頌江姐的詩作《靈魂頌》,體會詩歌對人物塑造的作用,加深人物印象欣賞歌劇《江姐》中《繡紅旗》視聽材料,形成歌曲初步印象分析歌曲音樂要素、體會音樂情緒及音樂表達思想內容集體看譜試唱歌曲,體會音樂情感以歌曲音樂為載體,進行二度創作并做展示,重點培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表現能力討論總結紅巖精神,提升學生認識高度畫、歌曲圖圖、文視頻視頻圖、文圖、文視頻譜、文、歌曲、譜、伴奏音樂、道具、文配圖播放歌曲《我家在中國》重慶、萬州美景圖圖片配簡單解說通過視頻解說了解歷史觀看江姐與敵人做斗爭的電視片段文字呈現與相關圖片展示展示詩作《靈魂頌》內容,重點提示重要片段播放視頻,提出部分教學要求提出音樂分析的各個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歌曲曲譜,通過讀、唱、畫、討論的方式分析歌曲集體試唱歌曲,在歌曲難點處老師進行范唱糾正以“繡紅旗”或紅巖為主題,在歌曲音樂基礎上創作簡短歌詞、詩歌、“繡”紅旗律動動作,最后請部分同學做創作展示師生通過討論總結的方式歸納自己理解的紅巖精神欣賞審美,陶冶情操創設情境,引發動機提供事實,建立經驗提供事實,建立經驗呈現過程,形成感知補充說明,開闊視野形成表象,陶冶情操提供事實,欣賞審美設難置疑,啟發思維展示曲譜,開闊視野欣賞審美,陶冶情操歸納總結,提煉主題深情試唱,陶冶情操創設情境,鼓勵創作歸納總結,復習鞏固播放—體驗播放—體驗—討論設疑—播放—講解設疑—播放—講解設疑—播放—討論提問—討論—補充播放—朗誦—思辨提問—播放—講解提問—展示—討論朗誦—體會—概括視唱—體會—概括練習—體會—概括討論—總結—呈現視唱—糾錯—鞏固提問—探究—練習視聽—合作—展現欣賞—總結—評價提問—探究—總結1分1分1分2.5分2.5分1.5分2分3分10分4分9分2.5分網絡網絡自制自制網絡自制自制網絡網絡實物自制實物網絡網絡實物自制自制